冬日客进门 烧柴把寒驱
儿歌曰:我去姑家走亲戚,天寒地冻流鼻涕;姑姑抱来一抱柴,当屋点着把寒驱。火苗烤着暖烘烘,烟火熏得泪直流,一不小心踢着火,满屋飘灰挨嚷哩,一不小心烧破了袄,摸着洞洞想哭哩。
早些年,乡村生活十分艰苦,冬日没有火炕,连煤碳炉子也烧不起,村中不通电,更谈不上电褥子、电暖气之类的。家中孩子小的,睡觉时就灌个暖水瓶,讲究的家长,也会把做饭后的木炭余烬装在火盆里,为孩子烘烘被窝。即便这样的待遇,我小时候也很少享受得到,大人们总是说:“小孩子,火气大,在被窝里打两个滚就不冷了”。
到了冬日,农活少了,走亲戚串门的也多起来。北风呼啸,冰天雪地,客人远道而来,脸冻得通红通红,手脚也冰凉麻木。主人把客人让进堂屋,第一件事就是到抱堆柴草烤烤火,暖和暖和身子,驱散冬日的寒气。
现在看来,这种烤火法既不科学,也不卫生。柴草燃起来,火苗窜的挺高,并无多少热力辐射,也就是个表面热。再者,在屋当门点燃柴草,满屋子都是浓烟和灰尘,甚至把墙壁都熏黑了,真的算不上高妙。一把火起不到多少作用,关键就在态度,主人的关切不言而喻,增进了感情,缩短了彼此的距离。
这使我想起一位教育专家的论断,他告诉家长们,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同孩子讲人生道理可以,但一到要注意神情态度,否则,再好的教育内容在坏情绪的作用下,都会变得令人生厌。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一副声色俱厉的面孔,即便孩子同意你的观点,也厌恶你的态度,也会心生反感,也不会真正听到心坎里去。
态度决定一切。冬日客进门,点火烧柴驱赶的不仅是寒气,点燃的还有那份亲情,那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