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是温暖的甜
每当过年时,庙会是甜的,家里是甜的,我们的心也是甜的。
小时候,过年最重要的节目,便是逛庙会了。各种新奇的玩意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都见过、玩过。这个小“习俗”也保持到了现在。不管有多冷,春节总是要到地坛、朝阳公园转转。“糖人张”的大招牌我是记得最清楚的。老人把帘儿一拉,坐在木头板凳上,搅着一小锅糖糊糊,黄澄澄冒着热气。只见他挑出一点儿糖糊,拿根竹签穿上,放在嘴边轻轻吹着,一个小葫芦便在无数双眼睛的凝视下出现了。小时候的我看呆了,闹着要买一个,但眼睛却被旁边一个个小巧的玻璃器皿吸引住了。仔细一看,里面还装着一只小小的昆虫。老北京人叫它“季鸟猴儿”。这关在玻璃中的工艺品正是用它做的、闻名四方的“毛猴”。一个个“毛猴”有着毛茸茸的腰部、纤细的浅棕色四肢、各种各样的动作:有的摇着扇子,有的扛着一个扁担,有的拿着一大把糖葫芦……细致入微的形象,刻画着老北京人生活的一点一滴。庙会的年味儿是充满乐趣的甜。
“春节”、“饺子”,似乎在我们家,这两个词语已经牢牢地被过年的美好气氛粘在一起了。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我们便回来洗手包饺子。白白的面粉沾满了双手,一只只饺子也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了圆托盘上。身边,锅里的水冒气泡的时候,就可以下饺子了。饺子们挨个儿落入水中后,我、妈妈和姥姥便又开始擀起皮儿来。等到锅中的饺子都挤在水面上时,便是熟了。一只只胖胖的饺子滑进白色的瓷盘中,香气顿时充满了整间屋子。一家人便围坐在桌子边,敞开心扉,欢享团圆。家里的年味儿是美丽亲情的甜。
大年三十儿的晚上是最热闹的。鞭炮声充斥在耳畔,五彩的烟花照亮了大街小巷。这个时候,爸爸们带着孩子出来放鞭炮了。孩子们一面躲得远远的,一面却又伸长了脖子、瞪着眼睛看个清楚。爸爸们手里的香快要燃到鞭炮的捻儿时,孩子们赶紧捂住了耳朵。爆竹炸响之际,爸爸们扭身跑开了,孩子们的嬉闹声顿时淹没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春节的喜庆将心情渲染,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满意的、兴奋的笑容。这时,心中的年味儿是温暖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