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灯
孔明灯,在我的家乡叫云灯,或银灯。
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五,村里都要放孔明灯。晚饭后,人们簇拥着放孔明灯的人(他们大多也是孔明灯的制作者),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来到村外,挑选一处平地,一人用手抻住孔明灯的下口两端,一人用火柴点燃搭在孔明灯下口铁丝上的燃烧物,大多是浸了煤油的破布,有时也用包装炸药的油纸充当。待热气冲胀得孔明灯跃跃欲飞,便松开抓住下端的手。于是,孔明灯闪耀着一团红红的光亮,飘飘悠悠飞向天空,越飞越远,越飞越高,人们在下面仰脸追逐着,特别是我们这些小屁孩儿们,更是兴奋异常,欢呼跳跃,嬉笑疯闹,恨不得跟随那团红红的光亮,一起飘飞到天上去。
那团光亮越来越小,渐成红红的一点,终于消失在视野之外,人们还意犹未尽,不愿离去,议论着,回味着,把美好的一幕带到梦境去。
从我记事的时候,村子里做孔明灯的就是一个中年男人,他人极通透,称得上心灵手巧,除了会放孔明灯,还会做转灯,会打猎,后来还当过几年生产队长。他的转灯也是村里一景,灯的多个侧面显现出不同的图景,如举枪打老鹰、老鹰抓兔子等,很有谐趣,常引逗得孩子们闹闹哄哄围着挂在他家门楣上的转灯瞧。他也喜欢逗弄孩子们,不时开开玩笑,兴致所至,还哼唱几句河南坠子。那个年代,物质和文化都十分匮乏,人常常吃不饱肚子,更少有娱乐活动,因了他的存在,死寂的小山村,一年总有几回热闹,飘响几缕笑声。用今天的话说,我们这些孩子们,称得上他的铁杆粉丝,他给我们苦涩的生活带来那么多的快乐。但就是这样一个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人,上天却给了他那么多的艰难和不幸。他家成分高,过了成家年纪还没有哪个姑娘愿嫁,眼看就要打一辈子光棍,无奈去做了村里一户人家的上门女婿。这在农村是顶被人瞧不起的。女人有点缺心眼,不会过日子,又挨肩生了好几个孩子,分的粮食不够吃,男人只好委屈自己,很少吃饱肚子,人就又黑又瘦。不到五十,就得了绝症,苦挨几个月,撒手西去了。从此后,村子里再没人去做孔明灯了,村外的上空再也见不到那团红红的光亮了。村里人经常提起他,说亏得他生性乐观,不然活不到这个年纪,叹几声。特别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更是品尝到浓浓的失落感。
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今天,很少见到孔明灯的身影了,人们有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诸如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打麻将……原以为孔明灯也许绝迹了吧,因为这种娱乐方式太原始太古老了,弄不好还会引起火灾什么的,却不想前几天又见到了它的身影,便觉得十分亲切,儿时的一幕幕情景涌上心头。
圣诞节的那天晚上,照例出去散步,到了广场北口,从西边驶来一辆小车,下来了年轻的一男一女,随后他们放飞了一只孔明灯。看着孔明灯悠悠向空中飘去,二人并没久留,遂上车离去。我却驻足观望。孔明灯向西南方向飘去,我仰着脖子,向前追了一段,又止步凝望,直到那一抹猩红遁入浩瀚夜空。说实话,这只孔明灯,比起小时候我们村子里放飞的,要小许多,只能称为微型了,却同样飞得飘逸轻盈,柔美曼妙,看得我如醉如痴,久久不愿离去。
次日,去小区不远处的一家小超市,见门口张贴的广告上写着“新到阻燃型许愿灯,每只5元”,心下疑惑,询问服务员,方知此“许愿灯”,乃彼“孔明灯”也。上前细看,只见柜台上放着高高一叠,每袋的包装上印着三个大字:许愿灯。还有几行放飞说明的小字。这是我第一次在商店见到出售孔明灯,且把它命名为“许愿灯”,使人不能不佩服商家的精明。是啊,许愿灯,又有谁的心中没有美好的祈盼呢?不管是老人孩子,男人女人,官人商人,雅人俗人,哪个没有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梦寐以求的愿望?想到头天晚上的那一对年轻男女,看样子像一对恋人,他们专程到广场放飞孔明灯,许下的愿望会是什么?爱情甜蜜,白头偕老?抑或是快些收获他们爱情的结晶,诞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天使?不管是什么心愿,他们一定会心想事成的,因为他们的许愿灯飞得那么高,飞得是那么美妙动人,连我这个外人都看得如醉如痴了。
说起孔明灯的来历,还真没有探究过,似乎也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许真的有个说道呢,暗含着某种寓意,寄托着人们的某种情感,就像放鞭炮吃粽子之类。回忆小时候村里放孔明灯,这风俗不知始于何时,也不知有什么寓意和寄托,似乎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将其赋予许愿的功能,不知是从诞生时就有的,还是商家的“臆造”?我倒愿意叫它“许愿灯”,很有一些浪漫色彩,契合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近几天,又发现很多人放飞许愿灯,也有集中起来一起放的,七八只许愿灯同时飘向天空,四散开来,红彤彤一片,就像一个又一个的梦幻聚集在一起,美妙无比,恍若仙境。这种情景,谁看了都忍不住会产生一种亲手放飞一只许愿灯的冲动。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温馨浪漫的“许愿灯”,都能亲手把她放飞到必须仰望的万里高空,然后在地面默默守候,直到梦想成真。
那么,如果是我,会许下一个什么心愿呢?想来想去,还是平安平凡平淡地活着吧,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