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铜”简史
南充方言“吃铜”的意思是吃得开、罩得住。分析其来源和意涵,首先要判定“吃”的含义:在这里它和“吃力”的“吃”同义,都是耗用、耗费的意思;然后就要认识铜的用途,了解人类“吃铜”的历史。
石器时代结束,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顾名思义,青铜器时代就是大量使用和消耗铜金属的时代,人们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战争武器、祭祀礼器,都采用青铜(铜锡合金)打造,其中,最为吃铜的项目是铸造礼器。传说夏禹得了天下,便收九州之铜,铸成九鼎,作为传国重器。如此大量吃铜,正对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尊贵,那真是走到哪都吃得开,没得哪样罩不住。
随后人类进入铁器时代,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战争武器的金属材料改为铁,铸造青铜礼器的旧制也逐渐淡出,铜的用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消耗在铸造钱币上。吃铜越多,拥有的钱就越多,所谓“钱能通神”,当然也越是吃得开、罩得住了。汉代有个叫邓通的人,深得汉文帝宠信,被授予开铜矿铸钱币的特权,富极一时。不过后来景帝即位,抄了他的家,邓通死时竟不名一钱。说来不知该骄傲还是该惭愧,这邓通还是个蜀人,算我们老乡了。
近代金融业兴起后,再也不需要铜来铸币。但随着人类对电力的开发利用,铜良好的导电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生产制造电缆电器最为吃铜。就在上世纪60、70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是中国人对现代化生活的形象概括,而能过上这种日子的家庭,需有相当的地位和经济条件,当家的一定是“吃铜”的人物。那时,中小学生筹集班费,要么靠捡拾橘子皮、广柑皮做药材卖,要么靠收集废钢铁卖给废品站,而废品站所收废旧中收购价最高的就是废铜材。物以稀为贵,缺铜的窘迫更衬托出“吃铜”的显达。
到了信息化时代,铜的用途有所收缩,通信线缆改用光导纤维,各种高度集成化的集成电路、微型芯片的广泛应用也大量地减少了吃铜。虽然这一变化还不足以动摇铜的经济技术地位,但“光缆无铜,盗之无用”的“严酷”现实,已迫使专事偷割通信电缆的人干瞪眼。凯文·凯利《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一书,展望了互联网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颠覆性影响。光纤是互联网的标志之一,它毫不吃铜却十分管用的特性,又会不会对人们某些固有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