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彩云之南之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丽江处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527公里。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丽江境内山河交错、峰奇谷秀,天造地设的山川胜景,让人应接不暇。全区旅游资源覆盖面积为1033平方公里,有开发价值的景点有104处,其中最主要景区有“两山一江一城一湖”,即老君山、玉龙山、长江第一湾。
到达丽江古城后,我们沿四方街西侧小河步行前往木府,10分钟便可到达。
木府因中央电视一台黄金时间播出的连续剧《木府风云》而闻名。
木府可称为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纳西族最高统领木氏自元代世袭丽江土司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礼守义”而着称于世。明末时达到鼎盛,其府建筑气象万千,古代着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木府是丽江历史的见证,古城文化的象征。它位于丽江古城西南隅,占地46亩,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左有青龙(玉龙雪山),右有白虎(虎山),背靠玄武(狮子山),东南方向有龟山,蛇山对峙而把守关隘,将木府怀抱于古城,既有枕狮山而升阳刚之气,又有环玉水而具太极之脉。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
丽江木府的建筑充分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重视教育的灵心慧性;石牌坊“栋梁斗拱,通体皆石,坚致精工,无与敌者”,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宏,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殿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而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祖,祭天,祭大自然神“署”的宗教活动场所。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体现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其坐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传统文化之精神,并在其建设过程中,汉、纳、白三族人民同心同德,充分发挥其技艺,在主要保留了中原明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溶入了纳西、白族各种地方工艺风格。同时木府又是纳西古王国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一体的园林,它介乎于皇家园林与苏州庭院园林之间,将天地山川的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处,充分展现了纳西族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2012年4月份,此次修缮工作为期3个多月,共投入资金1000万元。除对主体建筑进行修缮,还新竖立了一块刻有江泽民同志1999年来丽江视察时的题词——“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石碑。此次修缮工作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使木府保持了原来的整体建筑风格。
自古以来,丽江便是纳西族聚集的地方。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
木氏土司为了保持其统治集团姓氏高贵,在社会各阶层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而木氏土司则代代世袭,父子相传,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有的甚至延续到解放以后。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整个木府荫庇在狮子山怀抱中里,处于整个古城的头部,西河水东南西三面环流,古城街道和民居傍河而筑、依渠而建,自然形成条条渠水与官邸、民居一脉相连,民居层层环围木府的扇形格局,给人以一脉勃生的官民祥和气氛。史称木氏“土地广大,传世最远,富冠诸土郡”,并以“知诗书好礼守义”着称当时,遗泽后世。纳西人说起“木老爷”来,就跟我们提到自己的老祖宗一样亲切。
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宫殿式木府时,座向未按“坐北朝南”为佳的中原风水理论,而是朝向太阳和东方。东方属木,太阳和木为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亦为皇帝所赐纳西族之姓。
因此,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东的方向。木土司的府第虽有王者气度,却一反中原王城“居中为尊”的传统,将府第建于城西南一隅。而作为全城中心的则是商贾云集的四方街,纵横交错的街道从四方街这一商贸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从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于乡村集市,最终也因商业贸易而繁荣。这与古城千百年来作为“茶马古道”重镇的历史密切相关。木府大部分建筑曾毁于清末战火,幸存的石牌坊也于毁于“文革”,丽江当地党委、政府为了发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决定贷巨资恢复重建木府旧观。
经过三年艰辛备至的努力,木府再现于世。建成后的木府比原规划设计还要壮观,巍巍木府,得雪城之灵气,玉水之精魂,它的重现,发展和弘扬了丽江纳西族之传统文化,成为游人纷至沓来的一处胜地。
晚上,我和女儿牵手漫步在灯光璀璨的古城街道上,彼此都有一种放逐的惬意,被古城的魅力吸引着常常不知身在何处。
因为一抬头一个你不曾到过的古民居就在你眼前,关着或开着门,你就进去吧,总是别有天地的。
看那些年长的皮匠一板一眼地用各种皮子制作各式皮件;看更年轻的银器艺人叮叮当当地敲打老式或新式的各种银饰。
最是那些铃铛、马铃、牛铃、驼铃,木制的、骨制的、铜制的,不买也罢,只用手或头弄响它们,然后听它们悦耳的声音一路伴自己走出店铺好远。恍惚着,马在草原上奔驰、牛在坝子里喝水、骆驼在沙漠嘶鸣。
一阵风过,你听,铃铛在响……
累时,瞧准街椅上没人,便过去坐下,有人看我有人不看我,我悠闲地看身边人来人往,春风沉醉般;或找间临街能看风景的最好是临水的餐馆或咖啡厅,要上杯茶水,便开始把自己坐成雕塑的样子,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
什么都不想,什么也想不起来,脑中心中干干净净。
一个人在丽江古城里转,有一种放逐的惬意,意识松散到常常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又常常为这种感觉着迷。丽江古城,真让人难舍,我们想住在古城人家,近距离感受一下古城人家安逸平静的生活。我和女儿相约,下次再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