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孤独
我喜欢深夜,一个人躺在床上,听歌,瞪大两只眼睛漫无目的地望着天花板,脑子里一边幻想着曲调中与自己生活平行的场景,一边却又努力地去辨别旋律中每一个变幻的音符。我喜欢孤独。因为我欣赏这种状态。一个人,静静地,在夜的魅影下遐想着曼珠沙华,彼岸花开,最孤独,也最充实。
不知何时,我开始害怕一个人,害怕黑暗,但矛盾的是,我又是个喜欢一个人的人。还记得初三那年,希娅去了台北,希娅是我小时的玩伴,去了台北后给我Q回来很多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夜里,希娅一个人坐摩天轮的照片。缺少陪伴的童年,让希娅早已习惯了一个人,希娅的父母,忙于他们的集团,常年飞在国外,常常是今天打电话在加拿大,明天就可能在意大利,用我爸妈的话说,就是随时得跟着合约飞。我和希娅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喜欢一起看晚霞笼罩下的日落黄昏,看朝阳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地散发金辉,缓缓地升起来。记得《小王子》中,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用忧伤的音调说:“当一个人悲伤的时候,他就会格外喜欢看日出。”希娅的孤独,那是真真正正的孤独,而我,一个相貌不“励志”、老爸老妈随时陪伴但绝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颓废不自立的“伪”小清新,我的孤独在于自我的享受:夏天啃过的西瓜、雨后跃出水面的鱼、蓝天下的白色雏菊、荷叶上的一颗露珠、长裙帆布鞋……我喜欢聆听周围细小的声音,那些轻细的低语总会自然而然地将我的目光引向细微的事物。临睡前二十分钟,站在窗前,刻意深陷孤独状态地看着窗外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望着温馨的万家灯火,心里独自“叹息”,“怅然不知归路”。这就是我的孤独,我最完美的,孤独。
忘了哪位先生说过,“孤独是内心世界最好的充实”。孤独的人心无杂念,所以才隐忍,才坚持——《哥德巴赫猜想》中的陈景润教授,无数个眉头紧锁的日日夜夜,无数张汗水弥漫的演算草纸,那是他孤独背后的毅力与坚持,数字、符号、定理、公式、逻辑、推理……无数的失败之后,他终于登上了抽象思维的顶端。黑格尔躲在偏僻的伯尔尼当了6年家庭教师,于缄默中摘抄了大量卡片,写了大量笔记,终于成为集德国古典哲学大成的伟大思想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喜欢独思,独思使爱因斯坦创造了科学奇迹,爱因斯坦曾说:“因为独思需要孤独寂寞,唯有孤独寂寞才能更有效地独思。”
但如果你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你绝对不需要刻意地去伪装孤独,伪装深沉,孤独是一种能力,在某些时候它是一片可以快速让你沉静下来的薄荷糖。现在,我的梦想是独自一个人去太平洋小岛上看日出,或是在南非的卡加卡马,等待毫无遮拦的一百八十度日落,以天地为屋,以日月星辰为伴,等着一睁开眼睛映入眼帘一只美丽的羚羊……
凌晨一点二十二分,街上还隐约能听见几声喧哗,大唐不夜城五彩缤纷的广告灯仍热闹地亮着。从繁弦急管开始的城市即将结束它的灯红酒绿,启动深度睡眠状态。此时,夜色更深,所有的一切已湮没在浓浓的夜色当中,城市暂停了一切的吵闹,恢复了原始的平静,偶尔有离巢的鸟儿在屋檐下拍打翅膀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中,就像安琪儿降临的声音。当,当,当,老式的摆钟发出清脆的声响。我也要启动孤独睡眠模式,呼,在睡梦中,期待着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簇拥着充满生气的朝阳从地平线上缓缓进发,迸射出无可抵挡的炫目的金色光辉,照耀着厨房里妈妈丰盛的早餐。
晚安,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