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冬至
在我看来,一年四季的传统节日都是有其独特的色彩的:春节是红色的,红的衣装、红的烟花爆竹、红的对联……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的火红;清明是绿色的,绿山绿水绿草地,万物复苏;端午是黄色的,黄色的雄黄酒、黄褐色的粽子及绿豆糕,充满对屈原深切的纪念;中秋是银白色的,皎洁的月亮,银光流泻……而冬至呢,我认为是七彩的。
冬至的诗词是七彩的。唐人崔日用《冬至冰霜俱怨别》中有句:“冬至冰霜俱怨别,春来花鸟若为情。”孟浩然的《冬至日行迟》:“晚来风稍紧,冬至日行迟。猎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杜甫《小至》曰:“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杜甫还有《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白居易《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宋人李之仪《今日交冬至》:“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诗词里的冬至,或景色别致,或自在闲适,或寄托思念,或憧憬未来,内容丰富、情感多样,首首句句,令人回味。
冬至的景色是七彩的。相对于北方银装素裹、皑皑白雪,南方的冬至是五彩缤纷的。野外,依然是一幅七彩水墨画:山上的桉树、尤加利树是绿的,是老气横秋的绿;江面、河面上生长着的水浮莲也是绿的,是深沉老练的绿;在野外山间,野生的三角梅在寒风瑟瑟中愈发抖擞地开了,开成一片火焰,那是冬至时节的野外最亮丽的一抹色彩;大野菊高昂着头,张开金黄金黄的笑脸;还有七彩的覆盆子花、粉紫色的青葙依然开着,无惧冬至的寒冷肃杀。在南方不少地区,冬至时节的野外,是一幅七彩的画卷,令人陶醉。
冬至的亲情也是七彩的。一大早,母亲就手脚麻利地做起了汤圆。在冬至,我们家乡有吃汤圆的习俗,从古诗“家家捣米做团圆,如是明朝冬至天”便可以得知,这是流传久远的传统。清末民初诗人陈志岁也有《汤圆》诗:“颗颗圆圆想龙眼,耋龆爱吃要功夫……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母亲做的汤圆是多彩的,有白色的白糖汤圆、红色的山楂或者花生汤圆、黑色的芝麻汤圆、绿色的蔬菜汤圆等等,盛在碗里,那是怎样缤纷的色彩呀!一碗冬至汤圆,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在我的家乡,冬至还有煮“八姜饭”的习俗。“八姜饭”是由生姜、辣姜、风姜、黑肉姜、黄姜、紫姜、红姜、白姜与糯米煮成的饭,再加上腊肠、腊肉。先把各种姜片洗干净,晾干后捣碎,把姜碎倒进锅里用油爆香,再把洗好的糯米倒进锅,与姜碎一齐用武火炒两三分钟,之后一起倒进电饭锅里,加少量的水去煮。这个时节,适逢腊肉、腊肠、腊鸭等各种美味上市,待米饭煮开后,把切成片的腊味铺在半熟的米饭上面,再煮几分钟即成。
家乡的“八姜饭”可谓色香味俱全。它的色泽鲜艳美观:米是白色的,腊味是红色的,而混杂在米饭里的姜碎则呈现五颜六色,给人愉悦的视觉享受;它的香味浓郁,风味独特:既有糯米的醇香,又有生姜的清香,还有腊味的浓香。不说吃了,单是闻一闻,就令人垂涎三尺。
为什么冬至要吃“八姜饭”呢?因其具有驱寒进补的功效。所以家乡冬至腊味姜饭经久不衰,越煮越香。在冬至,除了“八姜饭”,母亲的巧手还做出美味的红烧鱼、金黄的盐焗鸡,冬至的晚餐,色彩缤纷、亲情浓郁,让寒冷的冬天充满了温暖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