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
天牛,不是天上的牛,而是一种昆虫。
夏天,阳光蓬勃,草木茂盛,虫儿也多。在河边、湖畔、草地行走,经常可以看到虫儿的身影,有蝉、蜻蜓、蝴蝶、椿象、蚂蚁,有蟋蟀、蚂蚱、纺织娘、金龟子,也有蜘蛛、七星瓢虫、天牛、蚯蚓、水螅等等。它们的身影是活泼的,富有动感韵律:有的会飞,有的善跑,有的能爬,有的喜掘土,各显其能;它们或特立独行,或比翼双飞,或结伙成群,姿态各异;它们有的亲密无间、卿卿我我,秀尽无限恩爱,有的掐架斗殴、你死我活,似乎不共戴天……倘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小智慧在,有小精明在,有小谨慎在,有小狡猾在,有调皮无赖在,也有忠厚老实在,宛如人世百态。
天牛出没时,常在大雨过后。七八月,雷声急,暴雨骤,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动之后,会很容易发现天牛,已死的或未死的,在草地上,在树下。天牛和树干的颜色相像,具有隐匿色或保护色,平时不易发现。
我看到的这一只天牛,就在一片树叶之上。树叶潮湿,它的身子随风而动。它的身材,不如蝉大,身体深赭色,黑白相间的斑纹,身披黑硬的铠甲,两肩耸起,像古时的武士,全副武装。吸引人的,是它突起的额头上,有两只长触角,一节一节的,一节白,一节黑,紧密相连,黑白相间,就像美猴王头顶上的雉鸡翎,做派十足。那对触角,根部有节,能转动,很结实的样子。“一条牛,有翅膀,两条辫子比身长。”这儿歌说的就是它这个特征。它的两只黑眼睛,占据了脑袋一半,延伸到触角之后,像动漫里的机器侠,戴着眼罩。
我试着上前捉它,小心翼翼,没想到仍惊动了它。它起飞时,翅膀张开,像披着透明披风。其实,这天牛笨头笨脑,你去捉时,它根本不张开翅膀飞走,总是等被捉到以后才慌了神。甚至,有时手已碰到它的身上,它也没有反应。
我之所以小心翼翼,是因为在它三角状的头部,有一口锋利的牙齿。它的钳状咀嚼式口器,据说能咬穿硬木,何况人的血肉手指。孩童时,有小玩伴曾被它的牙齿咬过,留下一道明显白印,感觉生疼。
它锋利的牙齿,让它走向了益虫的对立面。天牛喜欢隐匿自己的行踪。在成虫期,它进行补充营养、觅偶、寻找繁殖场所等活动时,较易被人们发现。除此之外,它均隐蔽在树木体内危害,使树木枝杆洞孔累累,极易导致风吹折枝,所以人们叫它“锯树郎”。苏东坡有诗云:“两角徒自长,空飞不服箱。为牛竟何益?利吻穴枯桑。”从中可看出对天牛的痛恨。啮桑、啮发,这样奇怪的异名,足见它非善类。
天牛家族庞大、数量繁多,势力范围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天牛处处有之……乃诸树蠹所化也”。这并非谬言。有人统计,全世界天牛科昆虫有两万种,我国有2290种。常见的天牛,除星天牛、桑天牛、桃红颈天牛、光肩星天牛外,还有阔颈锯天牛、白筋天牛、红缘天牛、曲牙锯天牛、短翅天牛和虎天牛等。我所见到的那只天牛为星天牛。
天牛,模样与忠厚的牛相距甚远,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曾经纳闷过。成年的天牛,身体扭动时,总会发出细微、缓慢的声音,人说这和水牛的哞叫声相似,又因为它会飞,故名天牛。有人也称其为旱牛、天水牛、八角儿、牛角虫等。其实不然,它名字中之所以有“牛”,是因其头上长而弯曲的触角,像牛的犄角,并不是因为它的发声。用手指掐住天牛的脖子,其鞘翅摩擦时也会发出声音,像给钟表上弦,嘎吱嘎吱的。
孩子们不管它是否有益,喜欢它,是它跟众多的虫儿一样,可以当个玩伴儿。
天牛的玩法很多,有天牛赛跑、天牛拉车、天牛钓鱼等。找来细线,一头系住天牛的颈部,一头儿用手牵着,往往让它模仿水牛耕地。它爬动的模样,有些似水牛,但持续时间不长。受约束是不自由的。在天牛的挣扎下,细线倏忽飘起,天牛便成了一个微型风筝,这有生命力的风筝,在风里浮动,一上一下,高低不定。但无论,怎么飞,都逃不出孩子们的手心。因为它的腿比牛多了两条,会扯乱线,让孩子失去耐心,直接把它扔给伸长脖子等待的鸡们,让鸡大快朵颐。
有人也吃天牛,就如同吃蚂蚱那样。
没那么残忍,不知味道如何。人们很少关心,或许因为它比蝉更容易捉到。容易到手的东西,人们往往不太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