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的味道
山野的味道,也是乡村生活的标志。乡下人家习惯于用灶火做饭,灶用砖坯砌成,台面宽大,灶口方正。柴火在广袤的田野里到处都有,树枝、秋收的棉秆都是理想的燃料。做饭时,一把麦秸点燃了往深深的灶膛里一扔,轰一声,伴着一丝青烟,火焰爆起来了,柴火接二连三放入,风箱拉起来,火焰越来越旺,不大一会儿,锅屉里就冒出蒸汽。
乳白色的炊烟,从烟囱里袅袅上升,恬静柔美,轻盈纤细。没有风时,炊烟慢条斯理,像一位老人抽着烟斗,美滋滋地吞云吐雾;风大的时候,炊烟随风起伏,忽而聚拢,倏忽间又飘散。乡村身后是古老的青山,前面是静静的池塘,蓝天下,房屋俨然像一幅宽轴的山水画,在眼前次第展开。炊烟挂在树梢,浮在山脚,与山野相伴,和农舍结缘,炊烟如丹青妙手的随意泼墨,给寂寥的山间带来些许生机与活力。
炊烟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暖暖的炊烟里有着家的温暖。放学走在通往村子的道路上,脚底踩着窄窄的田埂,看见自家屋顶上袅袅的炊烟,母亲也许正在灶间忙碌,不由地,肚子咕咕叫起来了。脚下生风,来到家门前,炊烟一缕缕从烟囱里飘出,带着草木灰淡淡的香气。进入黑黑的灶间,案板上擀好了宽宽的面条,绿辣椒和西红柿冼净切好盛在碗里。红彤彤的火苗,贪婪地舔着锅底。母亲折着柴草,添续在灶膛里,火焰噼啪作响。母亲看到我回来了,微笑道,饿了吧,饭马上就好。
秋天最为丰腴,红薯,花生收回了家,仓里窖里殷实起来。大人的脸上笑容也多起来。烤红薯,煮花生,是孩子们最热衷的事儿。守在灶前烧火,炊烟在房顶升起,等待美食的过程是幸福的,鼻端淡淡的香气弥漫,心也变得宁静而踏实。从地里回来晚了,总能听见妈妈们老远地唤着各自孩子的名字,喊他们回家吃饭。
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妈妈攥住孩子的手往家走。炊烟在各家各户烟囱中升腾,夜色中不时冒出颗颗小火星儿,带着细微的轻响。橘黄色的灯光从街上两旁的门窗中一点点透出,照在屋檐下,人影在光线里被拉得很长。嗅着炊烟,仿佛嗅到香气氤氲的饭菜,身体疲累,心却一下子轻松了,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炊烟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让人忆起那些温馨、淳朴的乡村经历。清晨,小溪里的水哗哗作响,绿叶在风中摇曳,花儿在溪边盛开,狗在深巷中吠叫着,鸡飞到桑树上打鸣。缕缕乳白色的炊烟唤醒了沉睡的村庄,它像一根根乳白色的丝带,轻盈而飘渺。
麻雀们叽叽喳喳叫着,从这株树飞到那株树。起早耕完田的老牛,迈着悠然的步子归来,在柴房前悠闲地吃草,不时哞哞叫上几声,叫声在山谷中轻轻回荡。阳光踱着步出来了,人们吃过早饭,出了家门,又是清新美丽的一天。
炊烟给乡村带来宁静的氛围,安然的气息。乡村在炊烟陪伴下度过久远的年代,小村虽然平淡,却有着古朴悠远的韵味。轻盈而飘渺的炊烟停留在人的心头,飘渺在记忆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