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咫尺,或者天涯
昨天,在博里贴了一首小诗,收到一位朋友的纸条,谈了他对懂的理解,他认为,懂,是心灵的碰撞,是相知相爱的基础,是容纳快乐的源泉,是神圣美丽的图章。
朋友理解的很有诗意,也很美好。我的思想有点消极,诗意而美好的东西,往往来自于幻想与美化,是一种自欺欺人。我回复:懂,很难,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现实中,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真正能互相懂的不多,所以,人的内心常常会感到孤独,这种孤独不跟寂寞划等号,很多心结或者情绪是要靠自己和时间慢慢化解。
今天上午,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我的回复引起了他的共鸣,朋友的情绪很激动,说话不再诗意,很真实,真实很可贵。说想想他和妻子这么多年,感情是一定有的,可是真没有什么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常常也感到很无奈很孤独。妻子有糖尿病,病人没几个好脾气。他有时做饭,厨房搞得不干净了,妻子冲他发火,妻子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火生气,他也很憋屈。他气急了,会说你把我惹毛了,我也不伺候你了,我看你怎么办。他说妻子要是个女强人,他说不定就离了,离了,女强人也能自己养活自己。可妻子是个老实人,也是个没本事的人,她这样,离了,他给她一笔钱,他还得牵挂她,怕她没本事被人欺负……
生活中,我本就是话不多的人,现在,因为一份信任,朋友在说他的家事,我贡献我的耳朵就行了,偶尔地插一两句,朋友对家庭对妻子还是很有感情的,最初的爱情会在现实的柴米油盐里冲淡,只要还有亲情和责任就好,夫妻间能理解能包容就行了,凡人就过好自己的平凡小日子就行了。
懂得是两个灵魂高度契合的人,才能有的一种境界。那么伟人的爱情或婚姻里是否会彼此懂得呢?
看到卢岚在《人民文摘》上写的一篇文章《给一个伟人做妻子》, " 1910年10月27日,列夫·托尔斯泰给妻子留下一封信,在雪夜中静悄悄乘了一辆马车,由医生和女儿亚历山特拉陪同,秘密离家出走了。途中,这位82岁的老人病倒在阿斯达波沃火车站。他的妻子索菲亚很快就跟了来,却被丈夫拒而不见,直至托尔斯泰进入弥留时刻,已经神志不清,才得以进去探望。
这件事让索菲亚颜面扫地。也让人对他们的夫妻关系有诸多猜测。托尔斯泰死后,她更被外界说成是言辞尖刻、性格乖戾,甚至有人说托尔斯泰的死是索菲亚的责任。面对传言,索菲亚一直保持沉默。2010年托尔斯泰逝世100周年之际,索菲亚的回忆录《我的人生》第一次出版,她的故事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索菲亚逝世前说:"我跟列夫·托尔斯泰共同生活了48年,但我不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到索菲亚逝世前的那句话,心酸不已,作为御医女儿的苏菲亚,对精神生活和艺术也有强烈的渴望。面对已经成名的丈夫,她不无迷茫:"托尔斯泰一切都胜过我……我希望尽量从知识上靠近他,把自己提高到他的高度,至少距离不太远,以便了解他。" 但结婚后,她为托尔斯泰生了13个儿女,整日有做不完的家事,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学识。
她一生渴望走进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却一生也没走进去。托尔斯泰是伟大而孤独的,作为伟人的妻子,索菲亚也是伟大而孤独的。
张爱玲说爱情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婚姻也是,华美的是表象,虱子隐匿其中。
无论,夫妻之间,情侣之间,朋友之间,无论凡人,或是伟人,能遇到彼此懂得的人,都是其一生的福祉,只是这种几率很低很低。
懂得,咫尺,或者天涯,水中花,或镜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