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
心情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爱情文章 现代散文 优美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耀州区气象句子 > 文章阅读 > 情感文章 > 正文

印记中的学生生活

作者: 树根2017/05/12情感文章

学生时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阶段。从步入校门到走出校门,前后经历十三年半时间。这段时间集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前期。

1971年初春,我步入校门,开始为期五年的小学生活。那时农村没有学前班和幼儿园,一上学就是小学。小学春季招生,学制五年,不收学杂费,每人每年只交2元钱的书费。小学是村办的,校舍很简陋,除两间教室外没有操场和其他教学设施,教室内的课桌是用土坯垒成的土台子,凳子是自己带的,一至四年级实行复式教学,几个年级挤在一个教室上课,只有一名老师给轮流讲课。老师是全科的,几个年级的算术、语文、音体美都由他一人负责。到了五年级,我们才有了单独的教室,学生来自附近三个村庄,教课的老师只有一名。老师的身份是民办教师,除了给学生上课,还要种地挣工分。当时学习的氛围不尽浓厚,课本内容不多,老师讲不出多少东西,我们也学不了多少知识。五年中最大的收获是背诵了不少毛主席语录,学唱了不少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唱段。

1976年,同样是在初春时节,我免试进入初中学习。当时初中学制两年,不收学杂费,书费变成了每人每年2.5元。本该1977年底初中毕业,恰在这时国家恢复高考,各类国民教育均改为秋季招生,因此,初中延期半年。当时的初中为连片教学,六个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和小学相比,条件好了不少:土台子换成了木制条案,凳子也不用自己带了;教室比较宽敞,操场等配套设施也有了。班级按年级划分,60多人一个班,开设的课程比较齐全,有政治、语文、数学、工农业生产知识、生理卫生、体育等学科。各科都有专门老师,但他们基本都是刚刚高中毕业的代课老师。那时上课时间不是太多,学工学农时间倒是不少,尤其是到地里学农活的时间安排得比较多。

1978年秋,我顺利考入县一中高中“尖子班”。一中是全县条件最好的学校,学制两年,不收学杂费。学校免费提供住宿。宿舍是用教室改的,床铺是用粗竹杆做成的大通铺,一个宿舍住30多人。学校食堂很大,伙食还算可以,实行饭票结算制,同学们一般都是先用粮食换成全国或河北省粮票,再用粮票换学校的饭票,全国粮票可以等量兑换细粮饭票,河北粮票则可以等量兑换粗粮饭票。也有从家带干粮的同学,饭前送到食堂熥一熥,食堂一般不炒菜,有时做点菜叶汤,大部分学生买不起菜吃,吃块老咸菜就不错了。学校课程设置齐全,主科、副科都有,但为了应对高考,副科只发课本不讲课,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语文、政治、体育。因为英语在高考时只按30%计分,学起来又比较费劲,学校平时不让学英语,只是在高考前教给学生一些答题“技巧”。那时的师资力量还是蛮强的,教我们的老师都是从清华、北大、南开等名校中下放的大学毕业生,当时学习目的很明确,老师教课很卖力,学生学习也很刻苦。

1980年秋,我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省师范大学。当年这所大学作为全省唯一一所第一批录取学校,招收的学生成绩都不错。学校很看重,给我们安排师资都是精挑细选,安排的宿舍也是最新的。我们的任课老师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在全国和全省都是比较好的;宿舍宽敞明亮,一个宿舍放四个上下铺的床,住7个同学,余出一个人的位置放大家的箱子、提包等行李。生活待遇很好,每人每月发价值17.5元的饭菜票和3元、5元不等的助学金,长那么大还是第一次有了吃的好、吃的饱的感受。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们没有虚度,学习都很用功、都很努力。四年大学生活让我结识了不少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让我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让我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为我走向社会积累了宝贵财富。

更多情感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文章

随便看看

耀州区气象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