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守望者
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才高八斗,一身淡然,隐居山中,结庐煮茶。将心血付与笔尖,描绘桃花源,把一生献给大地,守望着心中的南山。时光已过,我无法寻觅陶渊明的身影,可我认识一位同样的守护者,它比陶渊明更执着,一站就是千年。它比陶渊明更淡然,从来都是默默不语。
它,就是南安寺塔。
那是一个暖冬的下午,古城狭窄的道路纵横,小巷曲折悠长,暗灰水泥路上的裂痕是古城脸上的疤痕,从我的脚下一直绵延到看不到的巷子深处,像是想要带领我走入这千年蔚州城的兴衰岁月中。没有巍峨庄严的寺庙,没有精致漂亮的指引牌,没有芸芸的香客,只有低矮连片的平房和大门口的大石头孤独而又有些凄凉寒酸地矗立着,我疑惑,这就是南安寺塔栖身千年的地方?这就是那个埋藏舍利子的宝地?这就是那个伴随辽太子成长的福地?我不经摇头轻笑,加快了脚步,可一抬头,他已经像巨人般立在我面前,不言不语,却自带威严。
我安静地注视着他,莲花座精致秀美,宝塔高大威严,塔身第一层较高,各隅便可见塔柱,暖冬的夕阳徐徐照在它身上,光影变幻间,为它披上了金色的袈裟,一阵微风拂过,各层的铁马便叮叮咚咚,直击内心。它是一位憨厚的护院者,身体一半位于巷子中,一半位于院子中,矮小简易的门楼倚着它而建,是它最亲密的朋友。架得很低的电线从他身旁流过,是他最珍爱的琴瑟。精致的古塔和陋室小巷,便就这样神奇地同处于一个时空,和睦相处。没有不协调,没有不适应,反而相近的灰黄色将他们融为一体,散发出古老的气息。
此时,我原来心中的疑惑和不解烟消云散,高大的寺塔不仅可以生活在干净的寺院中,这古老朴素的小巷也确与它相配。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种别样的和谐。因为,南安寺塔早已融入这片土地,无论繁盛衰亡,无论周边怎样的风景,那淡黄色的宝塔早已深深扎根这里,不能撼动。
千年岁月的剪影从我眼前飘过,几时,南安寺恢弘壮阔,他便安静地站在后院,陪伴着诵经的僧侣;几时,战火弥漫,一片废墟,他便安静地站在废墟中,守护着蔚州大地;几时,这里商铺林立,他便注视着这繁盛;几时,这里荒草丛生,他便享受着这孤独。他经历过无上的荣耀,他亦被世人与岁月遗忘过,时光与世人的眼光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了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在心中默念着,感慨着,忽地想起了孔丘尼晚年守候鲁国传学受教,想起屈夫子终身守候楚国不曾离去,想起家门口旧书店中戴着老花镜守候知识的老爷爷,想起余秋雨书中的信客守候家乡的父老一生劳作。他们都与南安寺塔一样,是安静又执着的守候者,无论你在或不在,无论你看或不看,他们都在,不卑不亢,不离不弃。
太阳隐于西山之下,不得不与这位老者说再见了。我转身、离去,走了一段,又不禁回头,此时,塔的一面被照得金灿灿的,另一面拉出了长长的影子,明暗交替,光辉一片,更显出他的高大,我笑了,他依旧是精神抖擞,依旧守望着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