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阿姨
提到西安的阿姨,前妻总是说:阿姨对我们真像妈妈一样。
阿姨退休前是西安群众艺术馆的文学老师,教授职称。认识阿姨,源自阿姨的丈夫周老师。那年,周老师作为陕西电视台的节目撰稿人,为陕西电视台撰写描述我们生活的专题片《我的大海在北方》。节目录制播放以后,我们也就跟周老师与阿姨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阿姨又专门在西安一家服装厂里,给前妻找了一份工作。闲暇时间就到厂里看她需要什么,让自小缺少亲情的前妻感到一种温暖。
后来,因为生活原因,我和前妻婚姻出现危机。那些日子,又是阿姨,给了她一份母亲般的关爱,阿姨一次次地安慰她: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阿姨的安慰下,前妻慢慢地平静下来,也就是从此,她内心里把阿姨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心里有了什么委屈都向阿姨倾诉。在阿姨这里,她慢慢体味着那些久已遗失的亲情。
十年后,我们怀着一个改变本地儿童教育方式的愿望,办起一家亲子教育中心。没想到,刚刚办起,就遇到很多困难。不仅资金缺乏,就连师资都很难找。我们曾经找过媒体寻求帮助,却一无所获。一家本来答应免费帮助我们培训师资的机构,也因一些原因就收回了他们的承诺。无奈我们只好求助于阿姨。
那些天,阿姨来回奔波在西安城内外,甚至到长安去帮助我们寻找幼儿老师。回家后,就坐在沙发上,不停地给一个个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打电话请他们帮助。然而,人们听说是两个残疾人办的幼教中心,又处于偏僻的小县城,觉得没有前途,一个个都婉转地回绝了阿姨。阿姨弄得筋疲力尽,她长叹一声:想不到啊,帮残疾人办事这么难啊。
不得已,阿姨只好自己亲自上阵。她专门去书店买了一大堆幼教课本、光盘,然后带着自家的保姆,坐车在山山沟沟里颠簸了七个小时,来到旬邑帮我们教育孩子。一个中文教授,教一群两三岁的孩子,真是大材小用了,可阿姨不以为意,她尽心尽意地把每个孩子都带得快快乐乐的。加上她家的保姆也很会带孩子,一整天,她们带着孩子又唱又跳的。那情景真是太感人了。可阿姨毕竟有自己的工作啊。很多大学都邀请她去讲课,日程排得满满的。于是,她回到城里,再次一个个大学、幼儿园地去帮助我们寻找老师,并找一些企业,希望人家能够给我们捐些款……
这么跑了一个月,身体本来就很差的阿姨终于累病了,住进了医院。我们没想到,自己的事情,给阿姨带来这么大的麻烦。为了不再连累阿姨,我们只能忍痛关闭了幼教中心。
从那以后,我们一直怀着愧疚的心情,很少去阿姨家里了。然而,阿姨还是一次次地用电话跟我们联系着,一次次地安慰、鼓励我们坚强地走下去。我们也只能在远离西安的地方,默默地祝福:但愿阿姨妈妈身体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也希望,有一天,我们终于能够拿出一份成绩,给她带来一份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