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年
我们80后要说应该是幸运的,小时候虽说吃的是粗茶淡饭,但能吃饱;虽说穿的是布衣布鞋,但能穿暖……即使是这样,也丝毫不能阻挡当时我们对年的企盼。
年,对馋嘴的小孩子来说,首先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从盼望腊月初五能吃到“五豆”开始,接着是盼望腊月初八吃肉臊子面;再接着是盼望腊月二十六七煮肉时啃骨头,蒸年馍时吃肉包子,运气好时还能提前吃到品相不好的“油角角”;盼望着正月初一吃饺子,走亲戚时吃油炸果子、瓜子花生糖,上“席面”咥“大菜”;盼望着走完亲戚后还有剩下的点心、罐头、饼干,在开学后还可以过过“嘴瘾”……应该说,在那些年,这些关于吃的讲究,不光对平时吃惯了粗茶淡饭的小孩子极具诱惑力,就是大人们应该也不例外吧。
小时候盼年的第二个原因是能穿上新衣服。那些年平时虽说也置办新衣,但是要小孩子找大理由、父母狠下决心才能办到;而快过年了,这就是一个再正当不过的理由了——大家都要给家里的小孩子添置新衣服的,无非是富贵人家买好些、贫寒人家买差些的区别。对小孩子来说,关于衣服好坏的概念不是很明晰——哪怕你是从里到外都是新的,我只是新的外套呢。于是从新衣服买回来那天起,那些爱显摆的小孩子就上高沿低,把父母藏起来的、要到正月初一才穿的“新洋洋”偷偷穿出来,急着向小伙伴炫耀一番,如果不慎弄脏了,难免换来父母的责骂甚至一顿打——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因为年前到正月这段时间大家是很讲究和谐的,所以,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父母笑嗔“这娃,年头到年尾都不让人安生”之类的话语。
小时候盼年的第三个原因是能玩美。年前,父母会准备一些诸如“八响”、“双响”、鞭炮、“窜子”、“嘟嘟出”等烟花爆竹,本来是要在除夕夜祭祖、正月初一辞旧迎新、初五“破五”、十五元宵节等春节的重要节点才能放的,但小孩子哪管得了这些,总是能翻到父母藏起来的这些东西,就像嗅觉灵敏的小狗一样——细发的,还能维持到大年初一;少数不会统筹安排的,就会出现“一晌放够、下晌胡凑”的现象,父母不再给买了,只好跟着有炮的小孩子屁股后面“蹭”,期待人家给自己几个,要么捡人家放过的“哑炮”,剥出炸药,再寻两片扁圆的小石头,做“踩炮”玩儿。
小时候盼年的第四个原因是能挣压岁钱。年三十晚上或是大年初一主要是挣自家长辈的钱,再就是随大人们去走亲戚时,亲友们给的,数目因对方的家庭条件好坏、主客间的关系远近等而异;水平也是逐年上涨的,我记得是从分分钱涨到毛毛钱,再到块块钱,直到自己上中专时,还有一些亲友从资助我的角度出发,以压岁钱的名义给我数十近百元——虽说都是好意,但搞得我很不好意思,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压岁钱都是发给小孩子的。小伙伴有钱了,绝大多数都被父母以“我们给你存上缴学费、买本子”名义收缴了,仅有少量的留给孩子,就这对小孩子来说,也算大数目了,基本是用来买吃的、买玩的了。
小时候的年,就是这样在翘首企盼中缓缓走来的,那时总是嫌她来得太慢。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现在的年就是在那些外界环境的渲染下一下子撞进来,还未做好准备甚至根本就不想过年,但她就如此快地来了……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上述几条对孩提时代来说很有诱惑力的盼年理由,不要说对我们这些已过而立的成年人来说,就是对现在的小孩子也都已经完全失去了昔日魅力。现在是:科技发达四季乱,天南海北吃货全;陆地海空交通便,随时通话随时见;家家户户不缺钱,时髦衣服随便穿……幸福生活比蜜甜,天天就像过新年!所以对年,也就少了儿时的那些企盼,相反甚至多了一些厌烦!但我认为这种厌烦也是幸福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