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
心情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爱情文章 现代散文 优美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耀州区气象句子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正文

听戏要去易俗社

作者: 张雍茜2016/05/20现代散文

自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听戏要去易俗社,泡馍要吃老孙家”。爷爷一说起易俗社总是眉飞色舞,这让我对易俗社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我起初对秦腔的认识只是漂亮的戏服,精彩的打斗和一句也听不懂的唱词,后来经常陪着爷爷看秦腔,慢慢地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也产生了一些兴趣。有一次一段精彩的秦腔丑角表演彻底把我征服了,演员用头顶起一盏燃烧的油灯做出各种不可思议的动作,真是太精彩了。“这是谁呀,功夫这么了得。”我问爷爷。“这是孙存蝶,是西安易俗社的。”爷爷答道。至此易俗社这个名字在我的心里有了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秦腔剧团”。

我与易俗社还有点缘分呢,我所在的西一路小学正好在易俗社对面,每天经过这古色古香的剧院门前,都让我感到西安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易俗社位于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西段,是最重要的秦腔艺术社团,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1912年8月创立于西安,原名“易俗伶学社”,后改名“陕西易俗社”,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和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

说起易俗社的创立和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宣告了清朝的灭亡。1912年李同轩来到陕西省修史局担任总撰,负责整理前清史稿,这时的孙仁玉是修史局的编撰。教师出身的孙仁玉与李同轩一见如故,交谈之余两人时常感慨教育的落后,也苦于找不到方法能使劳苦大众受到普及教育而苦恼。生长在陕西的两个人对秦腔都非常热爱,闲暇之余都为家乡的戏班撰写过剧本。有一日两人相约去看一部名为《三娘教子》的戏,剧中讲述了一位早年失去父亲的顽皮少年,在继母和老家人的严厉教育下,十年寒窗苦读终成状元的故事。当两个人看到台下被深深打动的观众,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老百姓都非常喜欢看戏,而且可以从戏曲故事中获得一些人生体验。通过用看戏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从而达到开启民智、发展教育的目的,不失为一条教育之路。1912年8月13日,靠着孙仁玉借来的七百大洋,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现代剧社挂牌成立。剧社以补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启迪民智为办社宗旨,所以剧社就取名为“易俗伶学社”。

如今的易俗社很多方面还保留着历史遗迹,除了古老的建筑,传统的剧目外,门前的戏牌最有特点。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写在大红色的戏牌上,完全可以算是一副书法作品,这是你在别的地方绝对看不到。看着每天更新的戏牌,看着易俗社每天都有新的剧目在上演,古老的国粹正在新时代展现着它旺盛的生命力。

“咿……咿……呀……呀……”清晨,伴随着易俗社演员们的发声练习,我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秦腔这一门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在新城这片文化的沃土上枝繁叶茂。

更多现代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现代散文

随便看看

耀州区气象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