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资治通鉴》
明月窗前,天光如水。展卷夜读,心潮亦因《资治通鉴》中人物命运而起伏澎湃。走过千年,我透过文字与之相对,想其形象,味其人生,思绪翩然。
品读战国秦汉篇,感受颇深的是帝王恃德得人之道,正如司马光所言:“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魏文侯恃德得人。“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卜子夏、田子方皆世之名士,蜚声各国,魏文侯仰慕他们,将他们请到魏国,而且拜之为师。另一名士段干木不喜为官,文侯每每拜访都不得相见,文侯并没有生气,反而更尊敬他。虽然见不到段干木,但每当经过他家时,文侯都在车上敬礼以表示敬意,于是四方之才士因魏文侯恃德重贤慕名而来,为魏国效力,使其成为强国,首霸中原。战国时期,天下纷争,是利益至上、权谋盛行的时代,学问与名声看起来都为虚,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解决具体问题的才干倒是各国国君崇尚的实。但魏文侯却逆袭而上,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仅以名声与学问就被文侯尊奉为师,待之以礼。天下人才看到文侯尊才下士,纷至沓来,魏国成为人才倾慕之地。恃之以德,使人心归之。
《资治通鉴》对战国时期着名的改革家商鞅着墨甚多,商鞅在秦国变法成功,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但其本人遭车裂之刑,结局悲惨。商鞅实行新法之初,有许多人抗拒不从,商鞅徙木立信,渐渐地百姓和中下层官员认可了新法,变法初步成功。但深层次的推动依然受到了王公贵族的顽强阻挠,如果要继续推行新法就必须立执法的威严,张法律的威力。恰逢太子犯法,商鞅便黥劓其师,以警示天下,天下遂从新法。此后,百姓再也不敢妄议新法,新法推行,秦国逐渐强大。
魏文侯以德治国,使魏兴盛,然未用法治续之,其后魏衰;秦国因法治而强霸天下,席卷八荒,但不立德行,施以暴政,至二世而亡。以史为鉴,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各自起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国家才能治理有序,社会才能健康运行。视之寰宇,凡是社会治理有效的国家,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之纲,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
掩书静思,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当今之时,应立足于中国之国情,以道德滋养法治,以法治强化道德。我们年轻一代,要汲取历史的、民族的精华,顺应发展的潮流,让历史照亮我们的未来,在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下,使我们的国家发展更加理性健康,使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