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东坡赤壁
喜欢文字的人,都对东坡赤壁心驰神往。
108万年前就形成的那一堵红砂岩,被近2000年的战火烧铸,被900年前的诗文浸润,沉淀了文化的凝练,积淀了历史的厚重。
东坡像旁的那棵樟树,浓绿的树叶挡住了夏天的烈日,留下一片凉爽。我和朋友伫立在东坡像前,注目东坡:峨冠多髯,长袂飘飘,目光炯炯注视着“大江东去”。
经东坡像,踏红砂岩石阶,峭崖之侧,古老的大门上,“东坡赤壁”四个大字金光闪亮。大门两侧,一副对联“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这是清代康熙年间黄州知府郭朝祚所作的一副联语。“周郎一炬”——一个个陈年旧事顿时翻滚而出:诸葛亮借东风,周瑜打黄盖,败走华容道;一个个历史场景历历呈现眼前:漫天的火光,漫江的战船,还有曹操的三声大笑引来三员猛将的追杀。
穿古门楼,经留仙阁,过圆门,二赋堂前细细观赏。“二赋堂”——斗大的字,出自清代洋务运动的首领李鸿章。匾下木壁上,深深浅浅的刻痕飘逸出抑扬顿挫的音符,穿越时空。那是洞箫吹出的哀怨,那是横槊气势的高歌。我不得不想起,一个落魄的文人,在一个“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江面,对着“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明月,“饮酒乐甚,扣舷而歌”。那是一次全身心的放松,没有了“案牍”之苦,没有了“垦辟之劳”。实实在在的一次“老夫聊发少年狂”。是苦闷的宣泄,是旷达的注释,是情感的释放,更是人生的凝练和升华。
跨过“迎素月”的门槛,步入坡仙亭。“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南宋时期就将东坡先生称为“坡仙”了,也难怪这位文坛巨匠千年来受人尊崇。
我俩相视而笑。
据说,东坡赤壁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靠的是碑刻。进门四面墙,墙面整齐有序的全是苏东坡的个人书法碑刻。“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诗帖》,单纯从内容来看,《黄州寒食雨(二首)》表现出苏东坡在黄州孤独的生活和凄凉苦闷的心境。才华横溢的东坡先生,突遭厄运,“笔头千字,胸中万卷”的雄才大略付之流水,“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宏伟抱负成为泡影。他时而精神颓丧,情绪低落,闭门谢客,饮酒浇愁;又时而逃避现实,复梦复醒。
梦中,还是朋友和我一起游赤壁。只是景色与白天有所不同:清源门下,古城堞影;古城墙头,威远关矗立;环城湖里,轻舟荡漾;白龟池后,翰墨飘香;承天寺里,月光如水。天庆观中,闭关修炼四十九日的苏东坡踱着学士步,问我:“赤壁之游乐乎?”我一惊,坐了起来,朋友正对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