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赏春乐融融
聂时珍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盎然。“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丽的季节,也是多情的季节。我国古代诗人酷爱春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赞美春天的诗篇。他们用生花妙笔歌咏春天美好的景物,在他们的笔下,春天无处不是诗。
咏春风。南北梁诗人何逊《咏春风》:“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诗人从视觉和听觉角度下笔,将春风的柔和之态状写得惟妙惟肖。南宋志南《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徐徐春风的和煦温暖。唐代诗人孟郊《连州吟》:“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写春风吹得大地绿草越长越茂盛,赞美了春风神奇的力量。
咏春雨。唐代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宁静的夜晚,沙沙的细雨,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万物由此悄然萌动,何等惬意!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诗人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淅沥的春雨;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骀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诗人把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表达得形象而别致。
咏春草。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是烧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诗人赞美了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南朝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池塘畔长起了春草,园中柳树上也换了鸟儿在歌唱,诗句表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气。
咏春花。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勾勒出了早春江南的优美景致,充满了诗情画意。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出墙”宣告春天的来临。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都会蓬勃发展。
咏春鸟。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诗人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诗句清新欢快,洋溢着春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