孬二
初次听说孬二,是2014年初冬我跟随县局领导去黑虎庙闫集村驻村联户慰问贫困群众的时候。记得那一天,村支书闫修全和村妇联主任带我们去他家,而他因有事外出没有见到他。听村干部介绍说,孬二命不好,一辈子没娶上媳妇,身边没有一个直系亲属,孤身一人生活,属于“鳏寡孤独”的那类人。我们只好把慰问品放在他邻居家,让邻居捎给他。
不久,我把孬二的情况告诉了我的几位好友,好友们非常同情孬二的境遇,我们相约各自在家里收拾些衣服给孬二及村里其他贫困群众送过去。距离上次慰问大约两周左右的时间吧,我和几位好友上午8点骑着自行车从县城出发,9点多就来到村委会。村支书早已在那里等着我们,简短的寒暄和介绍之后,他就领着我们向孬二家走去。快到孬二家胡同口时,远远的看见一个身形消瘦、衣着单薄的人站在那里,大约六十岁左右的年纪,村支书用手一指说,“他就是孬二!
孬二站在胡同口,憨厚地笑着,热情而又腼腆地向我们打招呼。我们向他说明来意,把一大包衣服递给他,而他在包里仅拿了一两件,说什么也不再要了,嘴里只是说,“够穿的了、够穿的了!”村支书见此情形,就向我们介绍说,“孬二这个人虽然穷,但穷的有志气,平时左邻右舍送给他点吃的喝的,他就跑人家地里去干活,不白要人家的东西。”我们见孬二这么客气和执拗,就向村支书求助。村支书对孬二说,“人家一片好心大老远给你送过来,你就收下吧!”德高望重的书记一番话,孬二没再推辞,收下了衣服,却从裤子兜里掏出一张旧旧的二十元钱,硬往我们手里塞。我们大家顿时感到很震惊,真是一个倔强而有志气的老头,这让我们想起古人“廉者不饮盗泉之水,志士不食嗟来之食!”在我们大家的一致劝说下,他才把钱放回去。而后一个劲的让我们去家喝水,这是北方农民对待客人的礼貌性招呼。
我们几个人也有意去他家看一看,就随着他来到他家。那是一个怎样的家呀!用“破败不堪”来形容也不为过,矮矮的土墙,篱笆门歪斜的简直要倒在地上,三间堂屋低矮潮湿,屋里面仅有一张床和一个破沙发,真的是家徒四壁。堂屋旁边有一间小屋,是孬二用来做饭的厨房,里面除了三块砖支着一口黑锅外,几乎什么都没有。看到此情此景,同行的马老师几乎掉下眼泪。临从孬二家出来的时候,马老师从身上掏出二百元钱,让村支书转交给孬二,让他买一些日常的生活日用品。
回来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谈论和思考着孬二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一切,和当今一些在大街上要钱的“假乞丐”比起来,孬二身上散发出一种自古及今流传下来的中国人的“骨气”。大家一致认为,尽管今天看似表面上我们施舍给孬二几件衣服,但是我们却从孬二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正如同行的毕老师所说的那样,“孬二不仅不孬,还是我们做人的老师!”
我们几位好友约定,以后经常去看望孬二,不是孬二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