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趣赏咏蚊诗
盛夏时节,最讨人厌的就是蚊子。防蚊、灭蚊措施落后的古代,人们更是深受其害。古代文人墨客曾写过不少咏蚊诗,至今读来妙趣横生。
蚊子分雌、雄两类。雄蚊不吸血,一生全靠吸取露水、花果汁水维持生命;与雄蚊不同,雌蚊的吸血量大得惊人。唐代刘禹锡在《聚蚊谣》中就写出了蚊子的食性特点:“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明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着不得。”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则在《咏蚊》诗中用“饱似樱颗重,饥如柳絮轻”一句描写了雌蚊吸血后的状态,诗人以樱桃形容吸饱血的蚊子,可谓形象至极。为什么雄蚊不吸血而雌蚊吸血。北宋诗人梅尧臣在《聚蚊》一诗中给出了答案:“利吻竟相侵,饮血自求益。”原来,雌蚊吸血是为了从血中获取营养,繁衍后代。但这毕竟是一种害人行为,俗话说害人者必害己。钱唐单斗在《咏蚊诗》中用“喈肤凭利喙,反掌捐身躯”两句,点明了蚊子害人害己自取灭亡的下场。
诗人白居易也写诗告诫人们,对微小的蚊子,千万别掉以轻心,一旦染成重病,后悔晚矣,《蚊蟆》诗曰:“斯物虽微细,中人初甚轻。有如肤受潜,久则疮痏成。痏成无奈何,所要防其萌。”蚊子能传播疾病这一科学常识也早被古人所知,清代龚自珍有首讨蚊诗,通畅明白,富于科学内涵。其诗曰:“天热雨淋蚊很多,吮血播病逞凶恶。众生祈有绝蚊法,除尽蚊虫人快活”,诗人见蚊害肆虐,造成疾病流行,恨不得亲手诛之而后快,说出了人们灭蚊的共同心愿。
正因为厌恶蚊子,人们常用蚊子来比喻那些坏人、恶人。明代陈大成《咒蚊》中写道:“白鸟向炎时,营营夜苦饥。进身因暮夜,得志入帘帷。嘘吸吾方困,飞扬汝自嬉。西风一朝至,萧索竟安之。”分明活现出一副奸侫小人的嘴脸,他们只知趋炎附势,不去考虑后果。清代着名诗人袁枚《碧纱橱避蚊诗》曰:“蚊虻疑贼化,日落胆尽壮。啸聚声蔽天,一呼竟百唱。如赴阛阓市,商谋抄掠状。”这里诗人把蚊子比作借着夜幕壮胆、呼啸而出的蟊贼,其白描之笔,以声状形,淋漓尽致。温岭“雁字诗人”张白作于1942年的《蚊》诗云:“幺么小丑亦飞航,夜袭成群气焰狂。霹雳一声归掌底,从来血债要清偿!”诗人将到处残害中国百姓的侵华日寇比喻为“恶蚊”,其满腔怒火,入木三分;其爱国之心,清晰可见。
对付蚊子,古人也是想尽了办法。陆游在《熏蚊效宛陵先生体》中表明了自己的灭蚊态度:“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在渺小的蚊子面前,尽管用尽了烧艾草、燃蚊香,撒蚊药等各种办法,可蚊子家族从来不曾成为濒危生物。如果说陆游的办法是主动防御,那么清代诗人袁枚则提倡使其自生自灭,有诗为证:“白鸟(即蚊子)秋何急,营营若有寻。贪官回首日,刺客暮年心。附煖还依帐,愁寒更苦吟。怜他小虫豸,也有去来今。”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蚊子的袭击并不那么当一回事,五代时,南唐杨銮就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吸血的蚊子,其《即事》诗云:“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子又成团。每到夜深人静后,定来头上咬杨銮。”反正每天夜里蚊子都要来吸血,习惯了无所谓了,就让它咬去吧!诗句诙谐幽默,人们读后也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