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的 年馍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进入腊月,意味着过年就进入了倒计时。过年时才能吃上白面馒头,孩子们一天天掰着指头盼着新年来到。
曾记得每年进入腊月二十,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蒸年馍。想起蒸年馍,我就想起了贫穷而快乐的童年。
蒸年馍是我们豫东农村人的传统习惯,老人们说,整个正月里都不兴做馍,一定要做够吃到二月二的。那个时候农村非常贫穷,吃的都是粗粮,诸如红薯干、玉米、高粱等,蒸年馍的时候不外乎蒸些玉米面、豌豆面团子之类的馍,只蒸少量的白面馒头和一个团圆馍。
蒸年馍不是一个人的活儿,邻居们都是相互帮忙。到临蒸的时候,大家会不请自来,和面的和面,烧锅的烧锅,蒸馍的蒸馍。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有说有笑,热热闹闹。
蒸年馍需要旺旺的火,可别小看烧火这活儿。这烧火还是有很多讲究的,不会烧的,十有八九会洋相百出。揭出来的馍,外边焦里边生,外层苦的不能吃,里边却还是生面糊,即使重新放回锅里做,做出来的馍也又难吃又难看。
可会烧火的,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别看不慌不忙的,斜躺在锅门前的柴堆上,帽檐盖着额头,翘着二郎腿,嘴里叼着一根烟袋,悠闲悠哉“吧嗒吧嗒”地吸着烟,可心里有数。先是大火烧,等烧的差不多了,立即抽掉锅灶里的柴火,转成小火、文火,闻闻锅里飘出的丝丝香味,赶紧停火,又继续躺在锅门前吸烟。等一袋烟吸完了,锅里的馍也焐好了,开始揭馍。做出的馍不但萱而好看,而且十分好吃,不论是杂面、白面蒸出的馍,吃在嘴里都十分筋道。
蒸年馍的时候,孩子们围在好面馍(馒头)旁,就像一圈守候的小燕儿似的,两眼巴巴地盯着白面馍,嘴里的酸水“嘟嘟嘟”地往下流,趁大人一眼没看见,就贼似的赶快伸手揪上一点白面馍吃,被大人看见了还要挨揍。
大人们轰小猪仔似得往外赶,孩子们就是不肯离开半步。等把馍蒸完以后,主人首先拿起一个热腾腾的白面馍,款款来到大门前,念念有词先敬好各路的神仙,之后转身回到屋里,才分给孩子们吃。
现在的人们一日三餐吃细粮馒头,对白面馍似乎没有特别的食欲,可过去则不然,那时候人们因为穷,吃的最多的是杂面馍,只能盼到过年时才能吃上几天白面馍,因此吃起来分外香甜。
不知怎的,同是一样的白面馍,现在吃来却索然无味,远远没有过去那样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