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
小时候,常听爷爷讲故事,讲家乡发大水,逃荒到沂蒙要饭的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爷爷讲的陈年往事,我已慢慢忘却,可爷爷所讲的沂蒙老区的英雄传奇故事,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在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有一位刚毅善良的沂蒙母亲,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刻,无数年轻的八路军战士,为保卫沂蒙一片片倒下,留下可怜遗孤无人照看。这位瘦弱的母亲,不怕危险,把几十个无依无靠的孩子领养到自己家中,并叮嘱孩子们说:“如果问起你,就说是我的孩子”。很多孩子面黄肌瘦,这位善良的母亲就把孩子交给正在哺乳期的儿媳,央求儿媳把奶水让出来,并语重心长的说:“这是烈士的后代,让他们吃奶。咱的孩子吃粗的;咱的孩子就是死了,你还能生育;烈士的孩子死了,就断了根。”她竭尽全力倾尽所有,呵护八路军的孩子全都活了下来,而自己的四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相继夭折。她就是革命沂蒙老区红嫂的代表——王焕于。
长大后 ,我读书了 ,我清晰还原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在那战争的岁月里,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而另一个红色记忆也在我眼前萦绕,它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鼓舞着我们的斗志。一九四七年,孟良崮上,血战将至。王牌之师,重兵囤积。华东野战军,誓死扞卫。这里有国民党最强大的攻势,这里有我军最杰出的指挥员——陈毅、粟裕。沙场对垒,智勇比拼。我军果断把握战机,连续攻击,苦战三昼夜,击毙中将张灵甫,全歼其麾下精锐之师,造就了一片英雄的土地,唱响了一曲红色的赞歌。取胜后,元帅陈毅,诗兴大发,曰“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我军个个是英豪”。
而现在,我有幸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来到沂蒙老区参观学习,我的视野又是另一番景象。沂蒙山根据地已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这里山青水秀,沟壑纵横,青松遍布,风景宜人。春天有烂漫的山花,夏季有潺潺的溪水,秋季有漫山的红叶。虽没有了当年枪林弹雨,殊死搏斗,但沂蒙老区的奉献精神好似历历在目。沂蒙老区是全国着名的四大根据地之一,素有“华东延安”之称,是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在这里,每一座山头都燃烧过抗日战争的烽火,每一寸土地都渗透了抗日军民的鲜血。沂蒙老区内东、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及孟良崮陈毅指挥所旧址、百年天主教堂、圣母山圣母堂、沂蒙风情园、抗日烈士陵园、沂蒙山纪念馆及根据地广场等景点。走进这方土地,感受沂蒙山的神奇,呼吸沂蒙山革命老区自然的清新,触摸历史的沧桑,接受文化的洗礼,激发生命的灵光与激情。
沂蒙山根据地以其丰富的红色资源、古朴的山村风貌、灵活的教学模式,吸引了大批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和各阶群众。这里也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妇联等70多个部门和单位确立为公务员公仆意识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它是我们的信仰,它是我们的精神;我们要景仰,我们要传承,我们更要把根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