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和我的情缘
1961年8月,我从一处高级中学应征入伍到空军某院校。其间,我习练舒体字。1963年底,我受一位战友之托,为其写了一张小斗方。内容为时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大将的四句话:“办事要认真,工作要落实,经得起考验,不要翘尾巴”。他饶有兴趣地将其悬于案头。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校政治部干部科科长见到,当场夸奖了一番。不久,我便被抽调到政治部,专门书写罗总长的四句话,以张贴在机关和学员队各办公室(当时毛主席语录尚未普遍上墙)。月余,任务完成,我随之从校务部调到政治部。由此,开始了我从事宣传文化工作的生涯,可谓是:一幅字改变我人生轨迹。
1965年9月,我的一位习练何绍基书法且造诣颇深的副校长在京学习时,得知舒老也在北京,便急令我赴京拜见。我的这位副校长曾于战争年代在山东胶东和舒老相识。令人沮丧惋惜的是,当我登程赴京时,舒老已在离京返陕的途中了。此时,擦肩而过,良机痛失,我只得抱憾而回,可我心中油然升起的求教舒老的欲望却越法地强烈了。于是我尽其所能,斟词酌句用毛笔以仿舒体字,冒昧给舒老写了一封情真意切渴望拜师求教的信,寄发西安。
两个月后的1965年12月31日,收发员送来一个由“北京复兴路23号舒办”寄来的圆筒状邮件。我小心翼翼地将其拆开来。随着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墨香,那潇洒飘逸,敦厚遒劲,一气呵成的舒老亲笔书写四尺对开四扇屏,跃然眼前,四扇屏的内容为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获此墨宝,激动兴奋的心情无以言表。不久,我又荣获堪称舒老书法精品乃至极品的四尺对开对联,内容是:“欲知今古事,须读马列书”。然而,不幸的是在“十年动乱”中不慎被毁。
由于我所在军校同样卷入“文革”潮流,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被横加多个罪名,扣上多顶帽子的舒老及其墨迹,命运自然多舛。为保住舒老这四幅难得的墨宝,我顶住重重压力,想方设法转移藏匿,方幸免被毁。随着全军军事院校的相继解散,我回到了原籍。
1982年底,我从报纸上得知舒老已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消息后,喜出望外,急不可待地赴京拜见。一个星期二的下午,我赶到军科院,向门卫表明要拜见舒老的请求。当时我没有任何关于我身份的证明,无法进入军事单位,更不要说见如此高级别的首长了。我告诉门卫我带有舒老写给我的四幅字。负责任的门卫立即将此情转告了舒老秘书。很快秘书便传来本星期四下午舒老接见我的佳音。同时还让秘书解释了当天不能接见我的原因是他要为明天接见日本书法代表团做些准备,抽不出更多时间。
届时,我如约而至。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舒老,一边笑容可掬地握着我的手,一边示意我坐在客厅茶几旁左手边沙发上。近在咫尺,像对待家人一样地和我亲切交谈。舒老说:“看到这四幅字,就想到了当年给我写信的那个年轻人,有些文字功底,字写得也不错。”还说:“我给你写字的时候,离我倒霉、被批斗不远了。”我不忍由此而引起舒老过多伤感,便转换话题,谈起1958年他任山东省委书记时,曾为我县题写过“鄄城县国营第一园艺场”的场名。舒老马上问我:“现在是否还有存?”我说:“回去后马上查找。”不知不觉中,很快到了身边工作人员限定的15分钟接见时间。舒老对他们说:“不忙,不忙,到北京见一面不容易。”就这样,舒老从山东谈到陕西,又谈到“文革”中,他写的大字报,白天张贴,夜里被人偷偷揭去收藏。见舒老谈兴这么浓,工作人员从舒老的健康考虑,示意我向舒老辞行。我先后两次欲起身告辞,均被舒老拉着衣袖,抓着手臂,留了下来。眼看一小时将近,我虽心有不舍,但还是对舒老说:“等您老方便时,我再来看望您。”这时舒老问我还要他写什么字。尽管我很想再求墨宝,但又实在难以开口,只是说我县新建了影院和剧院两个大型文化场所。说着我用手在茶几上写了“鄄城剧院”,“鄄城影院”的字样。舒老起身让我随他走进书房,在四尺对开的宣纸上欣然挥毫写下了“鄄城剧院”、“鄄城影院”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就在这次拜见舒老时,他十分中意为我写的那几幅字。他让其工作人员私下跟我商量,想以现在的多幅字作交换。我当即表示,舒老既然有意,我听从舒老安排。但工作人员却说:“您不要误会,舒老说过,他写给谁的字,就为谁所有,决不任意换回,更不强行收回。”这就是舒老,一位德艺双馨被誉为“党内一枝笔”的书法大师的风范。我怀着对舒老肃然起敬的心情,带着舒老赠我的墨宝,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舒老。
也是在这次拜见舒老时,舒老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起他一生的书法作品相当多的遗散在全国各地,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散失较多。现正准备出他的书法集或舒体字帖,或许是基于我对“舒体”的痴爱,抑或是看我这个当年给他写信的年轻人有点文字功底,总归是他对我有好感的原因,提出要我来京帮他收集并整理他的书法作品。我当即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下来。然而,回到原籍后,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更多的是自己目光短浅,没有胆识,不敢丢掉“铁饭碗”,有悖于自己的诺言,辜负了舒老的期望。从此,我再也无颜去见舒老,也没勇气和他联系了。迄今,虽然三十几年过去,但每当想起仍旧悔恨不已,抱憾之极,成了终生难以忘却的痛苦回忆。
虽然如此,拜见舒老的动人情景,舒老的音容笑貌和对我亲如家人的温馨、惬意感,尤其是当舒老坚持一定要亲自送我到他家门外,并以当时十分珍贵的彩色胶卷挽臂留影的感人场面,恍若昨日,犹在眼前,定格于幸福自豪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