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传说
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当然,各地八宝粥的具体煮法及食材的配置,各有不同。
腊八粥究竟有什么来历呢?
第一种说法,腊八粥,乃是古代腊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我国古代天子,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祝与粥同音,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第二种说法,流传极其久远,说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菩萨的。佛教中腊八粥的故事来自于牧牛女供养乳糜的典故,后来中国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以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供佛供僧。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如果把粥送给穷苦人吃,更是积德善事。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也有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腊八节的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另有一种传说,腊八粥是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而设的。当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长年在外,吃粮靠家里人送。不少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此后,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回师路上,将士们饥寒难耐,沿途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后来岳飞遇害风波亭,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这位民族英雄。
“救朱元璋生命”之说则流传于安徽和南京。据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跌下桥跌断了腿。老财主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无意间发现墙角有个鼠洞,扒开一看,里面有米、豆、红枣。他便把几样东西合煮了一锅粥,吃起来觉得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回味旧事,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杂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更有一种朴素的民间传说,旨在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传递了一种可贵的正能量。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妻子屡劝无效。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诸多剩粒遗粉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改,辛劳耕种。当地人们便借此例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持家之美德。
吃腊八粥的节俗,一直流传至今。腊八粥的传说,是中华文化在食俗上的折射,给人以多种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