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火光·泪光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每到这天我特别思念外祖父——侯年兴烈士。一轮明月,熠熠清辉,我手捧一杯水酒,轻轻地酹在黄土地上,以此遥祭为国捐躯的外祖父。
外祖父居住在清河县城西部的一个小村庄——马屯村。“沙丘绵连,黄沙满天”,小村四周是长满荆棘的沙土岗,常有狐獾出没。1922年,外祖父就出生在这个贫瘠落后小村庄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里。那个时候,生活很艰苦,外曾祖父在院里挖了一口土井,购置了一盘石磨,做起了豆腐生意,以贴补家用。后来,外祖父结婚成家,外祖母成了家中的劳动力,每天天还未亮,就帮助外祖父围着沉重的石磨,研磨豆浆做豆腐。一家人虽然生活清苦,但和睦平安,其乐融融。
外祖父聪明好学,他边劳作边读书,在亲戚的资助下,顺利地考取了清河县第一期师范生。师范毕业后,外祖父成了村里一名小学教师。他为人热情真诚,又能写会算,谁家有事情,他总是忙前跑后,却水也不喝人家一口,全村人都很敬重这个年轻人。
1939年1月,日本鬼子侵占清河,外祖父一家与全县人民一样横遭劫难。3月,日军在王官庄设立据点,建立了日伪政权。日本鬼子天天祸害老百姓,豆腐生意很难做了。1941年3月20日,我的母亲出生了,为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一丝欢乐。
日寇在清河烧杀抢掠,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浩劫。清河县有志之士怒火燃胸、热血沸腾,要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保卫家乡,驱逐日寇。外祖父决心投笔从戎,参加抗日队伍。其实,他早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已经接受了进步思想,而且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面对日寇疯狂欺压中国人民,外祖父更加坚定了决心和意志。1942年6月,他辞别了年迈的父母、患难与共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毅然踏上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成为冀南军区的一名八路军战士。
马屯、旧城关乡是清河有名的沙碱二十七村,高高的沙岗和浓密的树丛成为抗日军民的有利掩护。就在马屯村附近,外祖父和他的战友们利用沙岗、密林袭击敌人,搞得敌人惶惶不安。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清河抗日斗争形势发生了变化,敌占区基本上变成抗日游击根据地。凶残的日寇变得更加疯狂,进一步加剧了对抗日军民的残酷围剿和镇压。
1943年9月,在中秋节之前的一个中午,日伪军突然对菜园村进行大“扫荡”,抗日队伍与之展开激烈战斗。一时之间,硝烟弥漫,杀声震天。为了掩护战友转移,外祖父英勇地阻击敌人,身负重伤,鲜血浸透了衣衫,体力不支。追赶而至的敌人凶残地用刺刀刺进他的胸膛。外祖父就这样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了,时年21岁。
外祖父参军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他所在的抗日武装就在村子附近,但外祖父却从没有回过一次家。家里人盼望他打胜仗,盼望他英勇杀敌,盼望他回来与家人团聚。谁料他竟将一腔热血洒在保卫家乡的黄土地上,一缕忠魂升天了,等家人再次看到他的时候,却已是阴阳两隔……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在我懂事之后,每年八月十五到来之前,都会陪伴母亲到外祖父的墓前祭祀。我想,如果外祖父在天有灵,他一定会感到欣慰,他的女儿——我的母亲继承了他的聪明与勤奋,以优异成绩从省立南宫一中高中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作为他老人家的后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兢兢业业,十数年从未懈怠,不甘落后;他的重外孙女也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
如今,外祖父逝世已经72周年了。在这72年的时间里,他生活战斗过的这片土地发生了巨变,而他的影像永远定格在那个英姿勃发的21岁,永远以青年才俊的形象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却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后人。
敬爱的外祖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国家在今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和盛大的阅兵仪式,昭示了祖国的强大、繁荣与昌盛,告慰了先烈的英灵。我们将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精神,沿着先驱的足迹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