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是父母永远的牵挂
去年春节前看到了运河顽石先生的一篇日志《老母倚门望儿归》,那震撼心灵的文字和发自内心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话语已经铭刻在我的心中——
“母亲倚门望儿归。每到春节回家之前,脑际都会不有自主地蹦出这句话,眼前还会幻象出,白发老母手著拐杖,身依柴门,寒风凛冽里,用浑浊期盼的眼光,张望远方,等候儿女归来的画面。当然我们母亲的生活条件早不是这样的场景,但那份心,那份情,那份盼,还是一样一样的。每念及此,心头都要荡漾出甜甜的幸福,涌出涩涩的酸楚……”
我19岁参加工作在外,曾经备受想家的折磨。特别是当夜深人静一个人躺在床上,听着外边寒风呼呼的刮着,想家那种揪心的痛向我袭来,说不清那种不像针扎、不像刀戳、不像虫咬的感觉是什么滋味,只觉得好像一种绵绵软软、痛中带痒、苦中带甜、思中带念、痛彻心扉而又终生难忘的幸福之痛。每次都会涌出热泪,久久无眠……
然而,回到家的时候才知道:我不在家的日子,父母也经常掉泪,思念至深,常常坐到半夜,惦记和叨唠着我在外边是否饿着、冻着、委屈着,几乎没睡过囫囵觉。我开始体会到父母想我的滋味和我想父母的滋味是不能同题而论的,我想父母的滋味,只是表达了家的思念和企盼,而父母想我的时候,几乎到了牵肠挂肚、痛彻心扉的程度。
2000年,女儿和儿子一起考入大学,因为我手术后一直没有乘车出过远门,所以不能送孩子到学校,儿子是和同学搭伴走的,当我们把儿子送上火车回来后,一直是魂不守舍,吃不下睡不着,直到接到孩子平安到学校的电话,悬着的心才放下。接着又开始惦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特别是孩子第一次离家,连袜子都没有洗过,那个时候通讯没有现在方便,长途电话费很高,可是每次儿子和家里通话都舍不得撂下。和儿子通过电话接着再惦记女儿……孩子大学毕业了,又开始牵挂孩子的求职、工作、生活、成家……
今年春节,孙女太小,儿子儿媳没有回来,女儿回来初二就走了。短暂的相聚,更加深了那种思念的焦灼。
幼年时期,时常用稚嫩的童音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候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而如今,明知道子女们工作和生活都很好,可子女永远是父母的牵挂。
那首《儿行千里》的歌曲,拨动了天下所有父母的心弦,当这首充满人间真情的旋律又一次流动在千家万户时,多少父母节日后缠绵守侯着这份难舍的亲情,久久,久久……
可怜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