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雕像
我们村南路口,有座年代久远的小桥。每当看到那座小桥,我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眷念,一种被母爱温存呵护的激动。于是,岁月被忆念拉近,在桥头路口,母亲迎风站立、眺望远方的影像,仿佛就在眼前。
那是1976年的一个秋天,我度过了村办小学的启蒙岁月,徒步到距村3华里的邻村上初中。下午放学回来,快要进村时,远远地,看到村南桥头路口有个依稀可辨的人影,在频频地抬头张望。那是母亲,在接我回家。
从那天起,母亲便与那座小桥连在一起深深地植入我的记忆。每当鸟雀归巢的黄昏,或是彩霞漫天的傍晚,无论风霜雪雨,天冷天热,我每天放学回来,总能在桥头路口看到一尊雕像,一尊用母爱塑起的雕像。
两年的初中生活很快结束,我开始到离村八里的一所县办中学读高中。离家远了,又不能每天回来,母亲也就更加关心、体贴她的儿子。那年月在生产队,家家生活困难。同学们带往学校的干粮,一色的粗粮,条件好点的,也只能带上玉米饼子或窝头。从我上初中时起,家庭不幸便接踵而至,先是父亲病逝,后是爷爷病逝,再后来是年轻的四叔病逝。三年亡故三人,欠下了数
不清的债务。为偿还债务,母亲省吃俭用。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煤油灯下纺棉花,织布,做针线活。由于母亲的勤劳,我们姊妹几个,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也从没有衣衫褴褛过。饭食虽差,但总能吃饱。也许是我外出读书离家远的缘故,母亲对我的生活也就特别照顾。她和我的几个姊妹在家吃粗淡的饭食,却网开一面地让我把玉米饼子和窝头带往学校。高中两年,我是在母亲的呵护下,背着母亲的疼爱和期盼走过来的。
有人说,在母亲的眼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高中毕业后,我到附近的一个砖厂打工。那时,我已经长大,也学会了照料自己。但母亲对儿子的外出仍然不能放心。于是,我每天做工回来,又能在桥头路口看到我的母亲,母亲的那座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