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凉如水,何处是吾乡
农历七月下旬,大清早的阳江城,秋风微微扬起,宛如夹着松露的味道,沁人心脾。天高气爽,最适合怀着浪荡的心情,出门远游。小路两旁高大的杉树,挂着柔和的晨曦,这趟旅途应该会美好。冬天看北国风光,春天看江南芳飞,夏天看碧海蓝天,而秋天则适合去大漠,看古道西风瘦马。或许古人在文化基因上就已给秋天定了一个基调:苍凉,伤感。
这样的黄昏也是凉凉的,就连西沉的夕阳也如同冰冻的蛋黄,此时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我想,一年四季中,人们最思念故乡的,应该是秋天了吧,尤其在中秋时分,最盼望的便是人月两团圆。游子是最常体会到这种感觉的。2010年秋天,我在潮州,傍晚和小L沿着寒江畔散步,夜深了坐在马路边喝啤酒,第一次感受到秋夜如此孤单。古人说“心安处是吾家”,似乎秋月最圆,月光最亮,直照人心,秋季也氤氲着淡淡的乡愁。张籍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道出了古今多少异乡人的忧愁,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更是将这种心灵的孤独推向高潮,苏轼最后也只能无奈地勉励自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
远方的故乡应是最初心安的地方,是浪迹的游人们一个解不开的情结,但身在家乡的人,也未必像游子想象的那般心安。心安,则神安,精神的最终归宿究竟在哪里,这是个千百年来人们苦苦求索的哲学问题。人生不过是一场不能往回走的旅途,最初的心安应该是不谙世事时的快乐无忧,而从这里出发,走进万丈红尘,感受四季变换,精神游历越来越丰富,最后却发现怎么也不能将心安放。
心不安时,许多人总会自我慰藉,最好的莫过于酒与书。前者暂时麻痹了现实,却醉生梦死一场空;后者能带着人们跨过现实、穿梭时空,去思想可以到达的任何地方。书本是承载精神之旅的最好方式,它能带你畅游比你用脚走的旅途要长数千万倍的精神路途。何处是吾乡,路漫漫长,只能上下而求索。
立秋才过不久,白露时令将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似乎心底深处总有那伊人的声音在呼唤着,良人罢远征。长安一片月,起风的日子,万户捣衣声四起,你在思念故乡,故乡也在思念你。
露从今夜白,叶子也自此时黄,一片一片慢慢地在金秋里凋落,彷如我们的旅途,一点一点地在金色年华里,渐渐减少。走到了深秋的路口,游人们暮然回首,终于不得不承认生命的苍凉,时间里洋溢着阵阵伤感。却不能回头,只能裹紧长衣,走进冬日。
何处是吾乡?落叶归根处,是故土。洗尽铅华时,归吾乡。叶落,也许埋下种子,他年将春树繁花,荫蔽行人。秋天,也许不止凋零,还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