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南充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文化传统。《尚书》有“天亦惟用勤毖我民”之语,《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句,《诗经》赞申伯说“亹亹申伯,王缵之事”。孔子读《周易》,致韦编三绝,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司马迁发愤成史家之绝唱,诸葛亮辅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勤劳相关的词汇比比皆是,勤奋、勤勉、勤快、勤俭、勤恳、勤苦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勤劳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基因,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之中了,成为中国人的内在素养和民族精神。这既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崇高境界,更是一种生活习惯。
千百年来,南充城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是川东北名符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充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栽桑养蚕,播种五谷,男耕女织,养儿育女,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留下了许多不畏艰难、不怕吃苦、乐观坚毅的动人故事和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从而铸就了“勤劳、朴实、诚信、包容”的南充城市精神。
古往今来,南充人勤劳励志的卓越代表人物数不胜数,西汉才子辞赋大家蓬州人司马相如,出生富家,才华横溢,首次出川壮志难酬。回到家乡已物是人非,家道中落,虽携“文君夜奔”,但为生计亦“当垆卖酒”备尝艰辛,在感动老泰山卓王孙的同时,一篇《子虚赋》也打动了汉武帝,第二次出川功成名就,开创了文学史上司马时代的到来。
三国硕儒谯周,西充人。幼年丧父母,孤苦无依,只能随舅父一同生活。谯周天资聪慧,敏而好学,为钻研一篇古籍常常废寝忘食,与书中人同喜同悲。正是他“潜识内敏”,孜孜不倦地研典攻籍,成为了博古通今,见识卓着的一代儒学大家。他一生着述甚多,尤以史学见长,皆为后世史家所瞻目。
史学家陈寿,师从谯周,一生命运曲折坎坷。早年因其父为马谡参军,街亭失守后被一同问罪,陈寿终不为诸葛亮所重用,所任职务多为主簿、秘书郎之类的闲差。蜀汉后期,宦官黄皓专权,陈寿因不肯媚从黄皓,所以屡遭贬黜。三国归晋后,在朋友的大力举荐下,陈寿耗尽10年心血完成纪传体鸿篇史学巨着《三国志》,从此开启三国文化的源头。
悠悠历史长河,漫漫岁月征程。千百年来奔流不息的嘉陵江水还孕育出天文学家落下闳,忠义大将军纪信,状元兄弟尹枢、尹极,一门三状元的陈氏父子,跟随岳飞抗金的张宪,父子宰相陈以勤、陈于陛,诗书双绝的黄辉……
出生佃户之家的开国元勋朱德,是在母亲的纺线声和爷爷的织布声中成长起来的。母亲勤劳善良,宽厚朴实的精神默默地影响着他。朱德的扁担让我们看到伟人勤劳艰苦的风范,朱德自己种菜让我们见证了伟人的朴素与廉洁。
当我们静下来、慢下来、停下来回望流逝的历史,你会发现南充人勤劳的精神绝不仅仅体现在历史人物、英雄人物身上,更蕴藏于千百万普通的劳动人民之中。
南充这块热土历史厚重,文脉悠长,民风淳朴。三国文化、春节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嘉陵江文明与黄河文明水乳交融,地方戏剧、剪纸、皮影、木偶等民间曲艺源远流长,饮誉中外。如果说四川僻居华夏一隅,那么南充更是秦巴腹地,多少年来,虽山重水隔,相对闭塞,却有大山一样的情怀,一批批贤才俊杰,劳动人民共同铸就了南充“勤劳”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