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起点
是谁的泪,从千百年前的长亭外一直流到今天拥挤的站台?是谁的歌,从平平仄仄的低吟浅唱,直唱成千百年的白云悠悠,直唱到呜咽、唱到无言?
“自古伤心唯远别,登山临水迟留。暮尘衰草一番秋,寻常景物,到此尽成愁。”张先的《临江仙》可以说是对离情的最好总结。无论是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还是张泌的“暮景离情两不堪”;不管是我们不太熟知的“明年今夜有明月,不是今年看月人”,还是经常引用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这些伤感的诗词里,美丽的花、皎洁的月,清凉的晨风,温馨的暮色,都因了作者心中的离愁别恨而染上了悲凉的色彩。当离愁占据了心扉,花再好,月再圆,也不会再有看花赏月的情怀。
总爱读关于离别的诗词,那种忧伤,沁入心脾,久久弥漫。而我爱的并不是这种忧伤,而是忧伤的背后那种相知相惜的感情。如果没有相见恨晚、相识又太短暂的遗憾,怎么会有离别时的孤单与怅惘?如果不曾有过高山流水般心灵的共鸣,我们又如何能看到孤帆远影碧空尽之后,一个送别者深情惆怅的身影?如果不曾深深的爱过,又怎么会有“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的泣血悲啼?
今人的相送已不再那么浪漫和诗意,浅斟低唱已演变成单纯的推杯换盏。古道长亭虽不再,还是有一些关于离别的诗词走进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席慕蓉说:在暮霭沉沉中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看似平淡从容的字里行间,却藏不住一份浓得化不开的忧伤。汪国真的“想挽留你,终不能够”有些遗憾却又流露出一种洒脱,“因为在人世间,难得的是友情,宝贵的是自由。”忘了还有谁干脆说了:我走的时候,你不要来送我。这一定是个把离别看透的人,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他大概把人生也看透了:人生在世,本来就是聚散一场,何须风前频挥手,即使含泪举杯,最终还是一个人孤单的背影。
《离歌》里有句话很有穿透力: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再加上哀伤却又流畅的旋律,把整个离情渲染得直叫人落泪。相遇时的执着犹如扑火的飞蛾,恍然离别间,却连挽留也说不出口。
这样的心情可以戴上耳机,面无表情的独自体会了。一副耳机,就可以与世隔绝,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大街上人潮汹涌,我们却孤独又落寞的体味着相聚和离情,体味着平凡却又滋味复杂的悲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