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场,一世界
靠近她,仰视她,你会觉得你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她的每一个细节都张显出了“天地人和”的精髓。
我到过许多广场,但能把中国几千年来“和”为贵的思想,淋漓尽致地浓缩在一个广场有限的空间里,并能以其建筑形式的表达、文化元素的展示、人际关系的相处无声地诠释了这种理想追求的,我认为那只有和平广场了。
濒于南淝河东,明光路与和平路交叉口的和平广场,一尊红色的圆球形雕塑,高大宏伟,耸立在广场的西侧,与东升的朝阳遥相呼应。雕塑造型简洁大气,设计者用三组圆环交织成一个圆球形。其中两组直立交叉,分隔出东、西、南、北;另一组环绕在直立交叉的圆环中间。每组圆环又呈现出三个内环,共计九环相织。与中国古代的浑天仪有异曲同工之妙。直立的圆环形似地球的经线,环绕的圆环则似纬线,由此禅悟出这是人类生存的天体。雕塑的底座是四四方方的台基,铺满黑色的大理石,仿佛看到沃腴的大地,与圆球形的雕塑形成了完美的统一,形象地揭示出天圆地方的中国式哲学。整个雕塑周身遍红,犹如烈烈的火球,燃烧在大地之上,也燃烧了每一位欣赏者内心里涌动的希望。靠近她,仰视她,你会觉得你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她的每一个细节都张显出了“天地人和”的精髓。
广场北侧文化墙上的铜浮雕穿过历史的时空,讲述着皖江大地这片土地上由古至今的厚重历史。从“开天辟地”的原古到“青铜时代”的灿烂文明,由乱世纷争的“三国古战场”到今天的科技之城;穿越光阴的门,我们看到了绿色的生命,在天与地之间,探索共享和谐的幸福。浮雕从东西两端的四根太极擎天柱,向中间通过“转换时空”的艺术表达,浓缩了“天人合一”的淡泊思想。每天广场上各色各样的人在做着自己喜欢的运动,音乐与人体语言一起表达着人与人的和睦友爱。“和”的氛围,让我走进广场文化,领略广场文化的“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人与人之和睦”的美丽风景,领悟出大到宇宙世界,小到生命的个体,“和”是灵魂,让万物去生存、延续、发展和进步。
合肥的晨曦是清净的。朝阳躲在闺阁里梳洗打扮,虚掩着羞红的脸,等待时钟把她捧出来。此时,和平广场上已经热闹起来了。晨练的人们,精神抖擞,沉醉在生命运动的快乐中。抖空竹的老人,跑步的青年,快步走的妇女,打羽毛球的孩子,跳舞的中年男女……还有一群太极迷。
最吸引我的就是太极迷们,大至头发花白、步履龙钟的老者,小至蹒跚学步、绣腿花拳的孩童,个个在老师的指点下,学得有模有样。一位中年太极拳师,动作如行云流水,力透拳脚,从有形到无形,把无极演绎到太极,犹如哲学家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用思想表达出来一样,无不渗透着五千年的文化内涵。敬佩之余,寻其姓傅,尊称傅老师。拜其师,傅老师爽快答应,并开门见山地说,学习太极是很枯燥的,要有恒心毅力啊。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体会到傅老师所言的真谛了。除傅老师外,还有五六位老师。其中一位张老师,也格外引人注目。张老师除太极拳打得好,还有一点让我特别好奇的是,对傅老师敬重有加。后来从师兄姐那里得知,她也是傅老师的学生,跟傅老师已经学了十几年了,拳艺成熟,可现在还是跟着傅老师谦虚地学。这种枯燥的过程,张老师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抑或更长的时间来完成,需要的是恒心毅力。更重要的是,张老师对恩师的敬重,始终如一,正如太极八卦图一样,完成了人格上和精神上的一次圆满,透出了人与人的“和”。还有一位王老师,年长些,但是精神矍铄。教学起来,细致入微,总能把深奥的太极理论,用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进行分解,很容易掌握。其他几位老师对学员都是关爱有加。学员之间,互相鼓励,相互学习,和睦之气伴着日复一日的太阳一点点升起。在这广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比阳光还温暖。
和平广场,还是一个应急疏散场所。倘若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时,这里将是生命的港湾,正如她的建筑平淡而统一。绿树与青草生长出了生活的希望,从这片自然的绿总能看到幸福的颜色和希望。
晨练者闲适的表情,从容的举手投足,忘我地沉醉在“生命在于运动”的体验中。在这平常的空间里尽情地享受自然赋予的新鲜气息。在物欲膨胀的现实中,能从平淡的运动中摆脱这种俗气,相互鼓励,无私奉献着。在时空转换中,与生命对白,把自己变成一个简单而有活力的生命体,融入草木鸟虫,融入从早晨开始再回归到早晨的时空里,融入赋予生命和生机的大自然里,融入星光闪烁的宇宙里,融入真正的“和”谐的社会。
一广场,乃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