铄古灼今话合肥
生在合肥,成长在合肥,工作在合肥,研究的重点也在合肥,就像大型纪录片《敦煌》主题歌唱的那样“我的心曾乘着风啊,感受着你的光芒”。这座城市于我有情,这座城市的人民于我有恩,每念至此,则想当涌泉相报,不敢有丝毫懈怠。
工作45年来,“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笔耕不辍,大约已发了500万字。年届花甲,“眼前的事记不得,过去的事忘不掉”,但回过头试图把旧作找齐,已是不可能。因为有些发表的东西随手一放,放的地方多了,反而无觅处。干脆,主要涉及本职工作文史资料研究的文章以后系统结几个集子吧,先把现在能搜集到的散文随笔诗歌部分汇编成“集外集”,取名《铄古灼今话合肥》,这也是我在一些讲坛上常讲的题目。纸质文字的传播是话,多媒体的话更有利于文字的传播。
收入本书的文章,98%都是公开发表过的,散见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只不过排版后,我还是拿掉了刊于“某报某刊某月某日”(须特别说明和标注的例外)。这是缘于介绍合肥的文字,不见得媒体的名头越响我的文章就越好。文字的营生是个苦差事,然苦中有乐。马克·吐温曾说过:“悲伤可以自行料理;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必须有人分享。”将马氏斯言稍加改动,“写文章的甘苦可以自行料理;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拜托大家分享。”
岗位发愤,高明鼓劲;勤奋励志,时光育人。如果说小有所成,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鞭策,离不开领导、同事、亲朋的厚爱和鼓励。记得元剧《渔樵记》曾谓:“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而同是元代人的剧作家关汉卿却在他的《一枝花套·不伏老》中唱道:“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是啊,人生的哲理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即使是午后三四点钟的太阳,不也能发出炽热的光和热吗?
付梓之日,恰是重阳后两天,母亲的生日。离休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高,多年来对儿孙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不外乎就是:“要学真本事,好好干工作!”儿学而不厌,儿工作不倦。本书也是献给她八八米寿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