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不等人
我与一位老同学约定,周末去远郊的果园踏青,在那里,桃花、梨花、李花、茶花正齐伴儿绽放,若不趁机一饱眼福,简直就是藐视春光,薄待自己。无奈天公不作美,遍挂雨帘不肯撤。昨晚,老同学发来短信相询:“好事将近,没改期吧?”我用四个字回复他:“花不等人。”老实说,发完短信后,我有点小嘚瑟,再仔细玩味一番,“花不等人”还真抓住了事情的要点。
直到上完高中二年级,我才读到杜秋娘的《金缕衣》,确实有点迟。“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广为传诵的锦句。诗评家普遍认定这首诗是纯度高达百分之百的爱情诗,少女暗示情郎要信言果行,切勿迟疑,但也有少量读者认定这首诗旨在劝人珍惜光阴,切勿蹉跎。两种主流诠释都把原本辽阔的意境弄成了狭窄的瓶颈。其实,诗中的“花”不受限定,指喻甚广,时势也行,机会也行,爱情也行,光阴也行,青春也行,善举也行,甚至连唐朝还闻所未闻的股票也行……
回首过往的峥嵘岁月,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曾在原地等待我们,这就难免会留下许多遗憾和怅惘,甚至产生莫名的悲伤。
不说别人,我这位老同学就把肠子悔青了。当初,他喜欢同年级的校花,给她写了三十多封信,全压在箱底,一封都没有寄出,甚至都不曾示人。校花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谁在暗恋她。时隔多年,有一次,这位老同学喝醉了酒,终于倾箱倒箧,毫无保留,把年少时的这段倾心暗恋告诉了我。我忍不住责备道:“你寄出那些情书会死吗?上中学不敢示爱,读大学还不敢示爱?你可真能耽误自己的好事!”有趣的是,他牵头组织了一次老同学返校聚会,昔年的校花欣然践约,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酒酣耳热时,我把老友的秘密当场揭盅,校花听说后,第一个惊叫:“你那些情书还在不在?我要看!真是胆小鬼,把它们寄出来,说不定就改变了我的命运!我都不用离婚了。要知道,读高三时,我也对你心存好感,你的成绩比我强太多,我不敢高攀!”她这样一回应,可就轮到老同学拍打脑门子冒出一串串懊悔的气泡来。时过境迁,时过情迁,筵席一散,这段往事就变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偶尔还会被提起,多少有点惋惜。
当年,湘西山民沈从文苦恋苏州闺秀张兆和,采用猛烈的书信攻势,可谓死缠烂打,把“好女怕缠郎”的民间谚语演绎到了极致。面对“张门四枝花”中的一枝,沈从文伸手采撷,毫不迟疑。“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湘西山民心想事成,他这末尾一句感叹才真叫大嘚瑟。“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就是初绽的鲜花,沈从文究竟是在表扬自己用情专一,还是在炫耀自己运气上佳?只要他的内心感到幸福,就怎样都行,怎样都好。
相比沈从文的大功告成(过程仍是曲折艰辛的),唐代风流才子杜牧反而是一位失意人。他写过一首《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花开堪折他未折,少女已经变辣妈,不复当年娇娆,对此结局杜牧满怀惆怅。风流才子自知失手,也自觉失态,于是择日修改《叹花》,新版本流传更广:“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这首改作文字更为出色,但杜牧故作洒脱状,心情由怅然变为释然,诗意由醇厚转为淡薄,反而矫情失真,不如原作动人。
“花不等人”,这四个汉字提醒了许多怯葸者、迟疑者和懒惰者,尽可能别错过火候,别打出漏勺,别耽误好事,别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情事如此,世事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