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
心情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爱情文章 现代散文 优美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耀州区气象句子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正文

青山不墨 绿水无弦

作者: 顾丽红2016/01/24现代散文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是江西婺源历史文化名村李坑村中的一副楹联。这副楹联把李坑的清秀、拙朴、灵动表达得淋漓尽致。李坑就像一个素面朝天的村姑,有着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纯净美。

走进李坑,迎面便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中小船悠悠,船顶白鹅休憩,船边花鸭嬉戏。水边村女洗菜浣衣,随意说笑。溪边两岸,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墙体斑驳,茂盛的绿草在砖缝中写满沧桑。这真是我最喜欢的古朴韵味。

李坑村已有千年历史,在这里聚居的李姓子孙,据专家确认是李唐皇室后裔。当年李姓始祖定居这里,想必也是看中了这里的山清水秀。沿着溪流逆水而行,一座座原生态小桥点亮了视线。这些桥,有竹桥,有木桥,有石桥,有砖桥,各具姿态,随心而设。年代最久远的砖拱桥“中书桥”,已有近900年历史。小小的砖桥,藤草垂吊,葳蕤似毯,萋萋胜碧。这些桥,就架在每一户村民的门口,与对岸另一家村民相连。走过桥去,串门、说事、闲聊,一切都因桥而方便。在这长长的溪流上,四十多座桥整齐而列,有着丽江的韵味,却又比丽江朴素、宁静,散发着乡村的特有风情。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那些古朴、精致的古民居,最能体现灿烂厚重的徽州文化。在李坑,拥有数十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这些明清建筑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令人叹为观止。“大夫第”是清朝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门朝大街,其“三雕”之美,位于其它明清建筑之首。门罩上的砖雕,瓜果诱人,藤蔓缠绕,表达了主人对子孙绵延、门庭兴旺的美好祈愿。左右柱础雕有荷花、书卷、钱币等,凸显了主人崇尚读书、清正廉洁的人生追求。门扇、梁上的木雕,花鸟人物栩栩如生,这些花鸟人物,也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大夫第”,跟婺源其它古村的明清建筑相似,都有着四方的天井,天井里有“冂”形且相当深的明沟。这就是徽派建筑中有名的“肥水不留外人田”——生活用水,经过这道明沟,流入屋后的自家田地,滋润菜蔬、稻麦的生长。“大夫第”幽深的厅堂名为“春蔼堂”,站在堂中仰首,四方的天光下,满目都是精致的木雕,仿佛能闻到浓郁的艺术芬芳。攀上狭窄的木质楼梯,楼上是家眷的住处,向溪街挑出的亭式楼阁,小巧玲珑,古朴典雅。早已有美女们争着在此留影,她们倚栏凭眺,那神情,俨然是官家小姐。想当年,李家小姐在此等待过谁?送别过谁?又为谁消得人憔悴?那些久远的故事,已随着街边的溪水,流向岁月深处。

在街的南侧,便是另一处明清建筑李瑞才故居。李瑞才是清初木材商人,虽然富甲一方,但住宅却不能建造得如“大夫第”那样豪华,大门也不能朝着溪街洞开,只能在巷口朝西开一个小小的偏门。当年,“富”只能排在“贵”之后,同现在“土豪”们“有钱就任性”的高调正好相反。但小小的偏门,“三雕”同样精美,同样让人流连。

村子中央,古朴的“申明亭”飞檐翘角,在蓝天下张扬着一种大气和凛然。这座明朝建筑,是村民聚集的所在,村中每有违反村规民约者,逢初一、十五都要在此受到大众批评,严重者还将受到惩办。李坑“忠义”的民风由此成为绵延一脉的薪火传承。李坑村人李芾,是忠义之士的代表。1275年元兵攻宋,国家危亡之际,帝诏各地起兵“勤王”。李芾与文天祥一起挺身而出,李芾被任命为潭州(今长沙)知州,此时潭州形势严峻,但李芾怀着“以家许国”的壮志毅然赴任。他并没有因为守城兵民不足三千而气馁,在元军重围中艰苦卓绝地坚守长沙达三月之久。除夕之日,元兵破城,李芾手书“尽忠”二字后举家自焚。惨烈几何?悲壮几何?这是对家国故土的热爱,对民族大义的担当。

同样,李坑人李知诚,不为生活所难苦学十八般武艺,中武状元后,心怀报国大愿。然而朝庭偏安,李知诚虽有一身武艺,却报国无门,便决然辞官归里,开办武术馆,教授乡里子弟练武,把报国的理想在李坑人的心田里播种。

丹心映华夏,这是青山壁立千仞的默化,这是清流碧碧如玉的润泽。越是往东,溪水越是开阔而清澈,在长而平的清石上不顾一切地流下,成了一挂挂浅浅的瀑布,那水清亮得让人想要惊呼,却想不出更好的词语来形容。在瀑布边的石滩上,洗衣的女人们不再是三三两两,而是排了一排,这水,一定有着甜甜的味道吧。对于一个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的人来说,临水而居,以水为伴,水给予的那份快乐和便捷曾经以为会天长地久,却不料竟流失在岁月中,如今在这里邂逅,便有了一份失而复得的欣喜。而这古村,即有千年的历史,如没有这清凌凌的水,没有那青黛黛的山,那“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的韵味,也无从而来。

源远流长凝练精深的徽州文化,幽静质朴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这就是李坑的魅力。

更多现代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现代散文

随便看看

耀州区气象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