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
心情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爱情文章 现代散文 优美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耀州区气象句子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正文

圆一回记者梦

作者: 张鹰2016/01/11情感散文

还是在孩提时代,便想着长大后当一名记者,胸前挂着照相机,出入各种场合,采访各界人士,真让人羡慕,别提多神气了。

2003年,我从西安一单位宣传部内退,恰逢人民日报社《市场报》在陕西筹建记者站,经朋友介绍我前往应聘。填写个人《履历表》后面试、笔试。一周后,便接到应聘通知。三个月后,手捧着《临聘记者证》,激动得彻夜难眠,难道我真的梦想成真了吗。

人们称记者是“无冕之王”,是形容其特殊的身份所享受的礼遇。2004年6月,恰逢咸阳某公司15周年庆典,记者站接到《邀请函》后,站长派我前往参加庆典活动。那家公司领导看过我的《临聘记者证》后,安排我坐在主席台上着名作家陈忠实的身旁,我真有一种受宠若惊之感,赶忙请人帮着按下相机快门,留下这难忘的一刻。

记者在一线采访,既有风光时,也有风险处。一次,站长派我和另一位记者赴澄城县暗访一个违章生产的黑煤窑。车行到当地却无法上山,只得步行1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才抵达煤窑。在采访取证时,窑主煽动部分不明真相的工人手握棍棒驱赶我们。在山沟里手机无讯号无法报警,我俩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照相机也被抢走。尽管事后黑窑主受到了处理,归还了照相机,站长也再三安抚我俩,但那种恐惧与创伤,却令我永生不忘。

与民同行,与事实同行,与良知同行,是神圣职业赋予记者的使命。正是这种正义感,让记者受到群众的信赖和尊重。在记者站工作期间,我耳闻目睹了舆论监督的威力。

那是2003年的一天早上,时任人民日报陕西记者站站长的孟西安刚走进办公室,便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一位农村妇女跪在门前,肩上背着一个塑料袋,不停地抹眼泪。老孟赶紧把她搀扶到会客室,入座后,村妇哭诉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她是长安斗门镇人,16岁的儿子张徐波被骗至山西一家黑砖窑打工,由于劳动强度大且伙食差,孩子的健康每况愈下,随后便生了病。窑主见其没有利用的价值,便派人将重病的张徐波趁着夜色抛至荒郊野外。时值隆冬,三天后孩子被路人救起送往医院,虽保住了性命,但赤裸的脚因长时间受冻,肌肉发黑坏死,双脚最终被截肢。农妇背着的塑料袋内就装着孩子两只断脚。听完农妇的哭诉,老孟拍案而起:“真是无法无天,我豁出这个站长不当了,也要把这件事情管到底!”送走村妇后,老孟亲自到斗门调查、采访,连夜奋笔疾书了一份《内参》,发至人民日报社。没过多久,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便在《内参》上批示:请公安部抓紧核实、查办。紧接着,黑砖窑主、黑包工头等5人相继落网。此案在当地公开审理,张徐波获赔20万元。事后,斗门镇群众敲锣打鼓赠送记者站锦旗一面,上书:“伸张正义,惩恶扬善。”每当我看到这面锦旗,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新闻不仅是用手写出来的,更是用腿跑出来的。认真仔细的调查,富有感情的文字,只有到采访一线流汗,流泪,甚至流血才能获得。老站长的教诲,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畔,这是他记者生涯的真实写照。而这一切,都给我这位“临聘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那段做“临聘记者”的日子里,不仅圆了我的 “记者梦”,也让我感受了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艰辛。

更多情感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散文

随便看看

耀州区气象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