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 针线笸箩
1937年,奶奶18岁,嫁给了爷爷。从那年起,这个针线笸箩也和奶奶一起来到了我家。奶奶说,当时家里特别穷,根本就没有嫁妆,奶奶的父亲用细柳条亲手为她编制了一个针线笸箩,奶奶自己纳了一双绣花鞋,用三尺青布做了一个包袱皮,将绣花鞋和针线笸箩这两件嫁妆包好,坐着牛车就出嫁了。
奶奶嫁到我家后,烧火做饭、纳鞋缝衣的活计全都落在她的身上。针线笸箩一直陪伴在奶奶的身边,成了奶奶不可或缺的随身器物。针线笸箩的直径将近一尺长,里面放着小布头、松紧布、鞋样儿,各种颜色的线团上扎着大小不一的针,样样俱全,只要做针线活,有这个“百宝箱”就足够了。家人身上穿的衣服,睡觉盖的被子,脚上穿的鞋子,都要一针一线去缝制。奶奶手巧,做的针线活特别精致,小的时候,奶奶给我做的小布鞋,在鞋的前脸绣上各种小动物,乖巧可爱,活灵活现;衣服磨出洞了,奶奶给补上补丁后,再绣上一朵小花,穿在身上可高兴了;左邻右舍谁家要是给小孩子做鞋,做小兜兜,总是找奶奶给绣个图案,奶奶成了乡里乡亲中的绣花高手。后来奶奶得了白内障,无法再做针线活了,便把针线笸箩给了母亲。
2002年,86岁的奶奶永远离开了我们,母亲便继续用这个针线笸箩。
前些天回老家,又见到了针线笸箩,我把它清洗干净,带回了城里。
在我的记忆中,针线笸箩陪伴了奶奶的一生,装满了奶奶的辛劳与慈爱。现如今,它成了奶奶留给我的最珍贵的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