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越朴素越美丽的年代
尽管如今的生活富裕了,可我还是念念不忘那个“越艰苦朴素越美丽”的年代。
记得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我下乡回城后在一个三线厂里工作。当时,艰苦朴素是我们这些热血青年的追求。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是我们所有人的目标。所以我们工作起来就不管是份内份外,你的我的,更没有八小时内外的概念,当天的任务不完就决不下班。什么奖金和加班费,根本从来没有想到过。由此,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信念中,形成了我们这一代专啃硬骨头的励志人生。
在生活上,我们崇尚的是越艰苦朴素就越美丽。不论男女,每人都拥有两套劳动布工作服,那套旧了打了补丁的,是上班时穿的,另一套洗得干干净净、在枕头下压得平展展的,是周末会朋友时穿的。在常年开展的“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团棉纱、一滴油、一张纸”的竞赛活动中,形成了我们的荣誉观:谁浪费谁可耻,谁节约谁光荣。从入厂那天起,师傅就把“脏了的棉纱洗干净再用;工作手套破了打上补丁继续用;用料时精准不浪费”的优良传统传给了我们。生活上精打细算、珍惜粮食的言传身教,也在潜移默化地相传。
记得有一回车间加夜班吃夜餐时,我吃剩下了一块窝头,在洗饭盒时就随手扔了。没想到被身后的一位老师傅捡起来就吃了。从那天起,我就不会再把一粒米掉在地上了。
虽然现在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但艰苦朴素依然应该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