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园清韵
夏
清晨,蒙蒙微雨,星星点点,洒向荷园。
不闻雨声,园中多了一两分清韵。池间小径,曲曲折折,蜿蜒远去。步行其中,身似徜徉的小舟。大大小小的圆叶高低错落、层叠有序,似给每个荷塘覆上了绿的穹顶。
细长的花茎从叶丛中冒出,初绽的荷花俏立于青蕾绿叶之上。白荷冰清玉洁,亭亭袅娜;红荷火热盛情,美艳动人;双色的紫边玉荷,兼有白荷的清和红荷的艳,别具风韵。这些初开的花,端庄,清雅,集俊秀和妩媚于一身,娇羞无限,楚楚可怜。
这些秀美的花又一次让我想起江南采莲的故事。小池之上,荷叶罗裙一色的采莲女,匿身于荷花丛中,歌声起落,余音袅袅。汉乐府有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唱和之声,声声不绝,袅袅穿空而来,让人心驰神往,遐思不已。
采莲是南方古韵里的事,北方一直少有这样的柔情。白洋淀能够得到上天的眷顾,自是幸运非凡。白洋淀人都有一双巧手和一份真情,自然懂得如何去表达对荷花的爱意。种荷,赏荷,咏荷,画荷,便成了北方豪情里的江南婉约,以刀、剪、烙铁为笔,以淀中的芦苇为墨,让荷花绽放于如水锦缎之上,娉娉婷婷,雅静端庄。
这当然源于国画的自然精妙,从古至今,许多书画名家对荷花情有独钟,留有许多传世佳作,如《出水芙蓉图》《芦雁图》《枯荷鸳鸯图》《莲渚文禽图》《黄甲图》《荷凫图》《白莲图轴》《露气》《清风》等,民间作品更是浩如烟海,又似空中繁星。白洋淀人将荷花从水塘移到绢面之上,再用与荷朝夕相伴的芦苇来表达这份思慕之情,不由不令人赞叹并生出几分敬意。
我一直喜欢濂溪先生的《爱莲说》,尤其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一句。莲有天然自净的能力,从肥沃的塘泥中升华出脱俗的美丽。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更不可能脱离开世俗的生活,但每个人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精神花朵,让她美丽绽放,哪怕以自由、尊严和生命来交换。孙犁笔下的荷花自由顽强,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清丽婀娜。他们都有着荷的风骨,在红尘中美丽绽放。
微雨中,满园的荷花娇艳欲滴,细细的雨粒在荷叶上聚合成珠,闪动着晶莹的光泽,花的倩影被浓缩进这小小的水滴,像一颗颗珍宝,如果有可能,我愿将它镶嵌在白洋淀这顶桂冠之上,作为永恒的纪念。
秋
天高云淡,清爽的风让秋意渐浓,荷园的秋来得是那么爽利。
花已隐去,大片的黄成为荷园的主人,叶子上流淌的光与影在它的指挥下弹奏出和谐的乐章,似隐隐弥散的淡淡清香。
水塘里的叶子有着轻灵的舞步,时而怡然自得,滑出最美的圆弧,时而昂然向上,勃勃然充满生机,时而奋力跃起,彰显内心的澎湃,时而意兴阑珊,戛然驻足而立。
我始终是一名看客,静立于河岸,看这场盛大的演出;我又是一名听众,静坐于石栏边,聆听这天籁之音。这里隐藏着众多的故事,只要你愿意听,你会听到很多很多。
这里还有心事,那是夏荷未了的心愿,带着一朵花的痴情,带着远离青涩的不忧和不惧。那朵迟开的荷花,就在不远的河心,在那片盎然的秋黄里怒放。我望着那朵嫣红,慢慢品读春绿丛中没有的那份执着,春梦是轻盈的,秋的梦却是厚重的,我愿将秋的梦擎于掌上,高举过顶,让她盛放。
每一条莲梗都在演奏激情的乐章。
每一片黄叶都在翩翩起舞。
唯有那朵晚开的红莲让我流连。超乎寻常的美在于超乎寻常的决定,独盛于秋的美并非单纯在意早晚和先后,关于盛开的坚守便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岸边荷花缸里的那几颗莲蓬,是些花莲留下的,没有籽粒,没有明年春天生命的希望,空空洞洞中残存着几缕花的精魄,她们是花中的仙子,只为了夏的盛开——那几十日的美丽时光,她们只是为了追求美丽的盛放而不顾一切,为生命做出最精彩的诠释。
这里是如此清幽,曲曲流水,折向东南,片片芦苇,环迎左右,天地之间,唯有澄明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