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谷
心情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爱情文章 现代散文 优美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美文谷 > 文章阅读 > 人生哲理 > 正文

让人生快乐且有价值

作者: 陈广胜2016/05/05人生哲理

必然有这样一类精灵,能为平凡人生注入更多的惬意和精彩,并使自己留下一点实实在在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每颗心都是一个世界。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内心都住着精灵,就像是注定的天命,让自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并最后完成生命的拼图。人生迈出的每一步,正好比在不断地拼图,当生命终结之前,是无法看到全貌的。但是,拼图毕竟不靠倒计时那一刻。每一幅生命的图案,终究由心中的精灵主宰,被心中的愿景一步步牵引而成。

心,在这里不特指体内那形似莲蕊、搏动有律的器官,而是承载人们思想和灵魂的特定空间。毫无疑问,心灵有着不同的境界。境界之别,恰如青原惟信禅师曾说,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至后来,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从起初到最后,同样的见山见水,却体现了禅师两样的眼光。

普通人自然无需参禅,可心境的高下显而易见。正因如此,不同的内心就有着不同的逻辑。不能说哪种逻辑一定就对,但必然有这样一类精灵,能为平凡人生注入更多的惬意和精彩,并使自己留下一点实实在在的意义。

人们快节奏地赶路,却将灵魂甩在了身后。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在很大程度上,心境左右着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发展轨迹。而一颗智慧的心灵,应当让人生快乐且有价值。

如何能将快乐与价值叠加?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成功——成功给人带来快乐,也或多或少地创造价值。事实上,现代人对于成功的渴望已经白热化,大家只争朝夕,惟恐在哪里慢了半拍。但心浮气躁往往没有像样的收成,可这不足以让人反省,因为功利主义早吞噬了无数的心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就生动描述了世人追逐功利的热闹场景。功利并非一样坏东西,可凡事皆有度。当整个社会都拿着计算器衡量值不值钱,当信念、理想无一例外都被换算为财富和权位,这种彻头彻尾的“唯物”观就病入膏肓。此时,人们快节奏地赶路,却将灵魂甩在了身后。

纯粹为功利跳动的心灵将极其疲惫,也很难生出由衷的快乐。欲望无止境,即使你赚再多的钱,握再大的权,紧接着势必有更多、更大的企求。于是,人们屡屡精疲力竭地趴下,那些功利或许能暂时满足世俗的虚荣,却远离了内心的真实需要,更留不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价值。

总之,功利可以牵引人的一生,能够填充肉体生命的欲求,但难以让寄寓于肉体中的内在世界充盈,不可能实现精神自由和深层次的心灵快乐。不仅如此,由功利牵着鼻子走的人,总是荒废了最应该做的事,也压抑了个体秉赋本可承载的生命意义。许多人终其一生忙碌,复制的是一种平庸,收获的是一种悲哀。

他视沉思为最高贵、最持久的活动,“是人所能得到的完满幸福”。

人,需要心灵的超越,这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有三种生活方式:一是享乐的生活,以满足肉体欲望为主;二是政治的生活,崇尚荣誉,追求财富、地位等外在的东西;三是沉思的生活,专注于精神的思辨。他视沉思为最高贵、最持久的活动,“是人所能得到的完满幸福”,因而最为推崇。

对于上述生活方式,人们都寻求着各自的组合。究竟选择怎样的结构配比,则体现不同的价值取舍和逻辑判断。享乐的生活需要出自人的本能,这与一般动物没有质的区别。政治的生活带来事业的荣耀,却容易让自我迷失。惟有沉思的生活不依赖外部条件,完全可以自主支配。可以说,思考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从沉思中寻求快乐,是心灵极佳的休养方式,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秉性。

沉思在当下越来越少。与之相联的是,精神匮乏已成为社会的一大严重危机。虽然物质在今天可谓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状况也普遍好于过去,可这并未给人带来内心的富足。相反,大家愈加远离沉思,日益感到精神空虚,以致连许多看似有脸面、很风光的人,都不知如何安放自己的心灵。

但人终究是一种精神性存在,不是靠一团血肉和一副骨架,而是靠主宰内在世界的心灵支撑的。清初大儒李顒说:“夫天下之根本,莫过于人心;天下之大肯肇处,莫过于提醒天下之人心。”人的本质在心灵。因为不管身体多么强健,它毕竟有着空间的限制,并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和死亡。只有心灵经得起岁月的磨损,能跳出外在的约束,甚至当躯体被火化后,仍能让人感受那值得怀念的人格精神。

我们可以选择改变:改变对自己的认知,改变对生活的态度,改变对成功的看法,以及做人、做事的基点和取向。而一切的改变,归根到底须从心灵做起、从心灵出发。

人生进取是多维度的,可以向外改造社会,也可以向内锤炼自身。

说心灵,道精神,听起来不免有些虚渺。那么,笔者究竟有怎样的企图?人是不能选择出生的,往往也无法选择生命中的许多场景,但我们可以选择改变:改变对自己的认知,改变对生活的态度,改变对成功的看法,以及做人、做事的基点和取向。而一切的改变,归根到底须从心灵做起、从心灵出发。

——这是一本给心灵松绑的书。

人生是一个追求的过程,每个人都有喜欢的、想要的东西,可这些目标并非都能实现。用世俗的眼光衡量,不成功似乎等于失败。假如以此处世,大家一开始便会背上沉重的包袱,稍有不顺,心理就容易失落。但是,我们的内心何必要被这样的狭窄逻辑所绑架?

做人犹如登山,爬到顶峰固然可喜,在半坡迈步也别有一番情趣。建构起豁达的心灵,不苛求别人眼里的成功,而投身自己应做也喜欢做的事,我们的精神空间随之将变得自由。人到了一定阶段,尤其应注重做事的意义,更专注于过程中的创造与体验。若如此,行为本身就有内在的价值,结果倒变得不太重要。于是,人们的心弦便不致于绷得过紧,对得失、进退将有更好的把握,前方的路也会豁然开朗。

——这是一本让精神愉悦的书。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一种奔向死亡的存在。”有了这样不可逃避的终点,痛苦俨然是人生的基本特征,幸福反倒成了奢侈。很自然地,能在万千痛苦中感知幸福,不正是大智慧?同样身陷囹圄,有人透过窗户只看到漆黑的四周,有人却欣赏了满天的繁星。两者的差异不在眼睛,而在心灵。

幸福,不仅是人的状态,更是一种能力。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困境中到底有几多烦恼,却取决于心境。换句话说,幸福是靠自己挖掘与感悟的,快乐的人走到哪儿都快乐,悲戚的人无论怎样都悲戚。而一颗健康的心灵,即使在糟糕的境地,也能组合出许多的幸福元素,让人充分体味当下的快乐。

——这是一本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书。

给心灵松绑,让精神愉悦,绝不是打人生的退堂鼓。生命短暂而不可逆,有志者都希望能支配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不断实现自我的行动者。然而,人生毕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变迁,所以古来又有天命的概念。对此,我们应以怎样的逻辑面对?

其实不管有无天命,任何人却都有天然的使命,否则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机会永远赋予每个人,至于能否抓住机会,取决于主观上的能动。而人生进取是多维度的,可以向外改造社会,也可以向内锤炼自身。若说前者需要外部机缘,后者则完全取决于内心。无论何时何地,谁都有开掘自身潜能的宽广空间。说到底,成功不是随机砸向人们的彩票;即使有天命,它也不过只安排了大框架,具体的生命内容仍由自己填空。正因如此,心灵就有了决定性意义。只要内心不放弃,善于因时调整和突破自我,谁都可让脚下的路变得开阔而自由,都能实现活着的快乐与尊严,并不断拓展富有特色的人生价值,让降临星球上的生命不虚此行。

更多人生哲理

猜你喜欢

更多人生哲理

随便看看

美文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