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意远
遛早儿回来一杯茶,既是爱好也是习惯。爱好是生活所积累,习惯是生活中养成。
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茶的。
模糊的记忆中,最早沾茶应该是六七岁的样子。那次在外边玩的渴了,按惯例跑回家从水缸里舀出一瓢凉水就灌了下去。可巧那天家里清缸底儿没水,于是乎满世界找水,忽然瞧见茶盘杯中有父母喝剩下的茶根儿,便迫不及待的喝了下去。没待咽下去又吐了出来,这是什么水呀,又苦又涩的真难喝。只那一次,一直没沾茶的边儿。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插队,那个小村离山很近。每到春末夏初满山青翠,当地百姓便会到山上采一种植物的叶子,记不清叫什么名字了。采回来洗净晾晒,待干巴后当茶饮。那茶汤黄黄的沁一丝绿意蛮好看,也曾试着浅尝过,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反正不难喝。
参加工作后渐渐接触到茶叶,尤其是到办公室后,每天清扫卫生、打水、沏茶成了不可或缺的班前三部曲。大家都喝茶,白开水就有些另类了,今天这个让尝尝,明天那个让品品,拿捏间捏一撮儿茶叶沏上,学着别人的样子先闻闻再抿抿,别说,真闻出茶叶的香气来了,但还是浅尝辄止。
那时是计划经济,茶叶流通的腿儿短,京畿一带的人们,喝的基本上是京城茶叶加工场从南方采购回原料,再进行加工生产的花茶。普通百姓喝的全是最低档的茶叶沫儿,这茶叶沫非常细,开水一冲泡,叶沫糊满杯口,非得好几次冲泡才能沉淀。要想喝点稍微上档次的茶芯也不易,好在离着京城近,投门奔友找几张工业券才能买上。工业券是与工业品配伍的证券,比如买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家具什么的,需十几张工业券才行,那时这张小纸片比钱还珍贵。
慢慢的喝茶入了门,加之搞文秘工作经常熬夜,吸烟、喝茶成了配对的搭档,一杯浓茶一包烟成了文案常态。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流通领域也日趋活跃,茶叶的品类在市场上也不断丰富。
出公差是免不了的事。这多年来南来北往的地方也没少去,不管到哪,买点儿茶叶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茶也喝出些许的门道,口味也开始叼了起来。
茶叶是南方特产,名茶亦出自南国。大约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一个春天出差到杭州,游历胜景后循着名声来到了龙井茶的原产地。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茶园。茶山滴翠茶园垅垅,采茶女飘漫茶园;茶肆毗邻镂空竹楼,品茶客座聊茶道。但凡来此的人,均有幸现场品尝新鲜的龙井茶,临行的时候全都是买茶而归。这多年来陆续有机会去过海南、桂林、湖南、江苏、福建等地,当然,这里的茶叶也成了我钟爱的首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是国人形容生活必备要素的口头禅。据传,是佛、道弟子首开饮茶先河,茶叶,这种天地间孕育的精灵渐入人们的视野。皇家权贵的推崇,文人墨客的选择,诗仙大家的品味,爱茶人士的杜撰,茶叶本身的作用,种种原因,多多元素,不断充盈着茶文化的蕴含。岁月悠悠,这种神奇的饮品,普及百姓,走出国门,加入了芸芸众生大千世界。由此衍生出的与茶相关的行当、器皿、礼仪、传统,人文,更是托举出一个伟大的事业链条。
产地不同、茶的味道,色泽,茶汤亦不同;茶是饮品、也是草药,饮用,疗效有区别。江南水乡黄土高原,北疆地域大漠草原,人们在选择着适合饮用的茶品。在南方,每个地域都有原产地的主打茶品,这就形成了茶品的争奇斗艳,味道的不尽相同。茶叶产地的南方人爱笑话北方人,在演绎茶道的同时也忘不了调侃北方佬喝茶是'驴饮',没有一点儿斯文气。况不知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有多便捷,上午采的春茶下午就能到消费者杯中,谁人的家里都有几款叫得出名分的茶品。
即使北方,朋友相聚、恋人谈情,寻间茶馆清谈缠绵也是常有的事。在闲适典雅古色古香的茶馆里品茶论道、把玩茶具、嗅闻茶香、再加上茶点相佐儒雅谈资,更让人感觉到人生如茶、苦尽甘来、百味人生的意境。
最美当属恬静时,沏一杯清茶,观袅袅水汽,嗅淡淡茶香、看茶叶沉浮,赏茶叶舒展。此时此刻不由会想起江南的水乡泽国、菲菲烟雨、小桥流水、廻榭亭廊;似看到身着白底蓝花衣的采茶女飘在茶园、朗朗笑声、玉臂翻飞、恍如天女下凡。今天喝碧螺,想起了苏杭美景,明天尝苦丁,念起了椰林海韵,再品品大红袍,勾起了对武夷九曲的思念。桂花茶,带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灵气,普洱茶,裹着西双版纳热带丛林的神秘,铁观音,更是把闽山深处的茶与观音菩萨连在了一起,彰显历史厚重浓香意远。
茶,受天地之灵气,忍,蒸炒过程之历练,变,色泽含香之身形,走出一条从深山到人间的大彻大悟之道,最终经沸水冲泡轮回源自出天然的本色。
喝茶犹如观景,喝茶犹如读书,喝茶犹如品诗,喝茶犹如读史。茶文化、酒文化、餐饮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形成了独一无二、不可多得的华夏文化传承。《舌尖上的中国》让世界咋舌,渊源流长的茶文化同样令世人景仰,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从这维护人类基本生存的吃、喝、住、行开始,嬗变着、进步着,一路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