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铺
我家乡的老屋,最温馨的地方莫过于火铺了。火铺一般在堂屋后面一间,通常三个门。一个通堂屋,一个通后门,一个通卧室。火铺占房间一半多。用硬木枋做成框架,上面再铺厚厚的硬木板。板栗木板经久耐用,又不易着火。火铺一侧是火塘,火塘四周嵌石板,以免燃着火铺板。火塘中间放铁三脚架,煮饭、炒菜、下甜酒粑、煮油茶等等,都在三脚架上操作。火塘上方约两米高处设三层或更多的火炕,用来烘烤腊肉或柴火,再上面是出烟通风的天窗。家人烤火、吃饭、待客、商量事情全在这里,家庭大大小小决策都在这里产生,体现着家庭和睦、兴旺以及文明程度。火铺离地面约八、九十公分。火铺板下面可存放杂物。不远处有橱柜,小桌子,存放的盐油浆醋、锅瓢碗筷,主妇们闭着眼睛也拿得到。有时来几个亲戚朋友,在火铺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聊天、侃门子,其乐融融。我母亲在火塘一旁煮饭、炒菜、煮甜酒,笑笑的,不时插进来说几句。我母亲一生大多时间都消耗在这里。有时出门一段时间,回到家,坐上火铺,就像回到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木屋正中一间是堂屋,是最为庄严、肃穆的地方,有大事商议、宴请宾朋或祭祀祖宗才动用,平时只存放一些物具、悬挂字画、供人闲坐,而火铺房就不一样了。贵州山区气候多变,比较潮湿,除夏天外,几乎都离不开火铺房。
参加工作以后,在县城居住,随着岁月的推移,取暖、用火手段越来越多,火铺房渐渐离我远去。尽管有时也可以回到家乡去感受一下火铺的滋味,但有母亲和无母亲的感受已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