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火炉
天气一冷,我就想起了儿时的小火炉。
前些天,还和母亲聊起这事儿。两人聊得火热,一旁的小妹却满脸茫然。也是,我是家里的老大,和最小的妹妹差了近十岁。她有记忆的时候,全家已经搬进了城里,告别了睡土炕烧火炉的日子。这些记忆,她自然都不会有。
记得那时,我在镇上读小学。从家里走到学校,得翻过两座山头。每天一大早,我就和同村的小伙伴们一起走路到学校。午饭和晚饭,都是从家里带过去的。等到放学后,我都会先吃晚饭,然后做完功课,最后才和同学一起回村子。
若是到了冬天,回到家,往往已经是夜色如墨了。其实,也不过是八九点,但在我们那个山里的小村中,多数人家都已经准备休息了。一进院门,映入眼帘的第一幕,总是玻璃窗后的母亲,那双期盼的眼神。
那扇玻璃窗,对着院子的大门。以前,父亲曾想用报纸,把窗户糊上,就像其他的窗户一样。但母亲不肯,说这么一来,就看不到娃儿回家了。冬日的夜晚,母亲吃过晚饭,收拾好家里后,八点不到就会上炕,在小火炉旁,盖着被子,织着毛衣,不时停一会儿,看看窗外是否有儿女们的身影出现?
那个小火炉,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总是出现在每个冬夜里。母亲在盆底放上木炭,再覆上一层草木灰,端到炕上,好暖暖身体。每次我回到家,总会放下书包,坐在火炉旁,和母亲讲着学校里的事儿。母亲不时应上一声,时光漾漾,草香悠悠,日子就这样在指尖一寸寸溜走,让人不舍,却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