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飘香的村庄
僧官庄村,坐落在怀安县第六屯乡的深山里。远远望去,层层杏树花海连成一片,在风中摆动着傲人的身姿,装点着这个沧桑的村庄。
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好一阵颠簸,终于抵达了这个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古老村落。一下车,只觉漫山遍野的杏花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我们一个个欢呼着雀跃着奔向花海。忽然,花海中时隐时现的一座座窑洞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他们静静地掩在花海深处,神秘而悠远,仿佛凝固了时光。据说窑洞的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年前,人类靠着无穷的想像和智慧,用水和杂草赋予了泥土鲜活的生命,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窑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中国建筑工艺的伟大创举,也是人类居住史的“活化石”。
村边有一座百年老宅,院门用原木搭建而成,顶上覆盖着一层青瓦,门头中央均匀分布着三朵细腻的木质雕花,两边是泥土修砌的墙壁,墙壁上刻有精美的手工壁画,尽管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那般鲜活生动,使我不禁惊叹于上古圣贤的智慧才情、妙笔生花。
采风间隙,听市直机关工委驻村扶贫的同志讲,僧官庄村一百多人口,目前只剩六旬开外的老人和一些念书的孩子。因村内未设学校,孩子们初入小学就得到乡里住校,而村民只能靠天吃饭,撒下种子便期待风调雨顺,来年能得一些微薄的收入,倘若遇上连年干旱,庄稼就会颗粒无收,连解决温饱都成了难事。而中青年男女们只好抛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
我无法想像,稚嫩的孩童是如何揉着惺忪的睡眼伴着晨起的星光坐到学堂;也无法想像,八旬的老人是怎样锄地耕田照料自己的饮食起居;更无法想像,终日漂泊在外不能归家的男女,在每一个夜不能寐的晚上是怎样的思念父母儿女!
午间,看着老乡精心准备的菜肴,心里像打翻了调料瓶似的五味杂陈。我们被奉为上宾热情款待,可走出这个村庄,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漫山遍野一望无际的杏树花海;弥漫着裹挟住泥土气息的缕缕花香;迎着夕阳在村头坐成雕像的八旬夫妻;一排排错落有序却无人居住的窑洞;所有这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这个村庄的沧桑与无奈!
踏上归程,回首遥望渐行渐远的杏花花海,风中摇曳的婀娜身姿,仿佛是和热情的村民、坚守的扶贫工作组一起与我们挥手告别。我在心中默默祝愿:终有一日,在精准扶贫的引领下,换了新颜的荒山定能将一批批有志青年招回来,古老沧桑的僧官庄村,也定能如这片连绵不绝的杏林一般,开出娇艳欲滴暗香浮动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