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活动中艺术审美的渗透
幼儿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趣味的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如何使科学教育内容与艺术教育内容整合得更加自然合理,生动有效,而不是简单的“拼盘”?对此,我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现将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主题内容挖掘美。科学中处处折射着美。幼儿能通过混合颜色,感受色彩变化的美;通过观察不同建筑的造型,感受建筑的美;通过对动植物生长及习性的理解,感受自然界的美……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各个主题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的机会,将艺术元素和科学主题一起完整地呈现给幼儿,发掘幼儿爱美的天性,满足幼儿审美的需要。
活动氛围追求美。在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教育幼儿外,还应注意主动创设幼儿科学活动的美好氛围,这是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环境,渗透了教师的教育意图,可随教育需要设计或改变。
探索操作有序美。科学活动离不开探究和操作,一次科学的、严谨的、精准的操作呈现出的是一种和谐的、稳定的、流畅的科学之美。主要在两个方面加以注意。第一,教师示范清晰流畅。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每一个示范操作必须做到精准流畅,提供的示意图清晰美观,构图明了。其次,幼儿操作有条不紊。良好的操作习惯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教师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同时,就应该指导幼儿如何使用操作材料,幼儿只有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才能对操作材料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让操作活动有条不紊,呈现一种有序的规则美。
视听结合渲染美。科学活动与艺术活动的融合是全方位的,必然引起相关事物的共同发展变化,形成新的统一的整体。一次成功的,令人难忘的科学活动,不仅是双手、头脑的发展,更应是全身心的,由各种感官体验带动的心智发展旅程,从触觉到视觉到听觉甚至嗅觉,营造出一个符合活动需要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美好的生态体验场。艺术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观察、欣赏能力,形成对周围世界进行积极探索的态度,为幼儿对科学知识、经验更好的理解、接受、消化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幼儿产生创造的愿望。
作品呈现凸显美。科学与艺术相统一,按照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及不同年龄段特点,设计相应的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内容开展活动,使幼儿不但了解科学知识,而且通过创作制作的作品,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幼儿的“作品”,体现了每个幼儿对美的感受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幼儿享受到了创作过程中的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如能进一步巧妙构思,帮助幼儿将作品美化提升,就会起到以美引善,以美育人的作用,陶冶幼儿的心灵,健全幼儿完美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