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葡萄干
1965年4月的一天,陕师大中文系办公室的姚老师来到我们教室。他要我去接一个市内打来的电话。我同他去办公室的路上问他是谁打来的电话,他说是我的叔父。我想,我的叔父远在新疆,何以从西安市内打来电话?
接上电话后,果然是叔父。他告诉我这次是到天津接支边青年,经过西安时顺便回永寿老家看看。这时他已经买了去永寿的汽车票,正在玉祥门汽车站等车,要我速到玉祥门见面,我立即答应。
当时我身上只有一角五分钱,坐公交车可以到玉祥门,估计叔父可能会给我一点钱,回学校的车费没有多大问题。于是,我从学校西门出去,在吴家坟上了15路车。那时候15路车只到南门。在南门下车后走到钟楼,再倒车去玉祥门。一路上,叔父在家时的场景连续在眼前展现。叔父本来说是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却到了新疆搞农垦。叔父参军前在县城与人合伙做生意,经常会把一些糖果、玩具之类的小东西给我们这些小孩,让我们大饱了口福,也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他送给我的一个上了发条能够奔跑的小汽车,成了我向一群小伙伴炫耀的资本,让我在小伙伴们面前抖尽了威风,大长了士气。叔父虽然有五六个侄子,但他最爱我,给我的玩具总是比其他人的高档一些……一路想着,就到了玉祥门。
跨进候车室大厅,只见四周靠墙的连椅上坐满了等车的人。虽然相隔15年,可我在人群中立即认出了叔父。叔父虽然没有穿军服,但还不到40岁的他,英姿勃勃,腰杆笔挺,坐姿端正,军人风度赫然。当我走到他跟前叫了一声“大”时,他才站起来一把抓住了我的手臂:“呵,你长这么高了!”他参军走时我才7岁,如今已经是20出头的小伙子了,他自然认不出我来。他简单地询问了我在师大学习情况,称赞我是我们家族、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要我为我们家族、为我们家乡争气。正说着,上车的铃声响起。我送叔父上车的时候,他拿出一包葡萄干给我,说是新疆的特产,让我尝尝。但他没有给我钱,我也不好意思向他要。当汽车驶出车站后,我才后悔没有开口向叔父要几角钱坐公交车,只好步行回学校。
出了汽车站,我沿环城西路往回走。因为孤独无聊,我打开装有葡萄干的袋子,边走边一粒一粒地吃葡萄干。说老实话,那时候我从偏僻的山村来到大城市不到一年,还没有见过葡萄干,更不要说吃了。品味着叔父给我的葡萄干,觉得这东西特别好吃。心想新疆居然有这么可口的东西,那新疆自然是个很不错的地方了。等走到师大校门时,一大袋葡萄干正好吃完。
虽然已过去50年,叔父也于3年前过世,但他送我的那一袋葡萄干仍甜在心里,回味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