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隐之道
自古以来,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显而易见,隐于市,适中易行,比朝堂安全,比乡野方便。许多人说,在喧嚣、紧张、纷扰的现代都市,隐居难,难得隐,有论者甚至断言,信息化的现代都市无隐者。依我愚见,当下,中隐于市,关键是个方法问题。
首先是个“避”字。回避得安宁,躲避得自在,避让无冲撞。都市车水马龙,行人如潮,时尚如风,小冲突无处不在。想获得各种便利,获得优质高效的工商业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省去各种麻烦,首先,要在时间上避开上下班高峰,避开节假日的热闹拥挤,在空间上避开热闹拥挤处,在心态和日常行为模式上远离流行时尚,不要跟风抢购,不要从众拥挤。如果要做非做不可的事情,可以将往返时间提前或者滞后安排。人多的地方最好不要去,如果非去不可,不妨与热闹拥挤处保持适度距离,保持在其旁,不在其中的姿态,也可获得片刻自在与安宁。都市里的“时尚风”永远被操纵,对此,应保持足够警惕、审慎和冷静,不跟风,不赶潮,回避人潮,避开煽风点火者。对于你不想见的人,不愿参与的活动,不值得做的事,不妨早询问,早预测,早知道,早计划,早安排,借故借机回避即可。
其次是个“让”字。都市人口稠密,资源稀缺,公共设施负荷重,供求关系紧张,遇见风风火火不管不顾的“猴子”式的急躁人,碰上自私自利不顾旁人忙闲冷乱的“天蓬元帅”式的大爷们,不妨礼让、避让、谦让他们。俗话说:“让者为上,让者为高。”俗话还说:“与人方便,于己方便。”好在都市生活有多种路径,多种选择,多种方式,多种可能性,没必要一条道走到黑。例如,你讨厌别人带着大型犬出入公共空间,你讨厌别人在电梯里拥挤吵闹抽烟,不妨客客气气地让他们先走一步,你后走一步,或者换乘另一部电梯。在充满多样性和具有多种选择的都市生活中,让,往往是上策上上策,让,也是避难避祸避麻烦的明智之举。
其次是个“闭”字。与穷乡僻壤相比,都市人稠地狭、空间逼仄,人际互动频繁,群体活动多,世俗诱惑多,信息杂芜,生活环境热闹喧嚣,同时,人际关系纠葛、人言是非、噪音污染、情绪感染、人际搅扰、信息焦虑也比较严重。对此,古代隐士有“三闭”之法,即所谓“下士闭门,中士闭口,上士闭心”。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特别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以后, “人成了人类制造的工具的工具”(美国自然主义哲学家和作家梭罗名言)。许多电器、设备、工具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反而限制了人的天赋自由,控制了人类的正常生活,继而使人类产生了设备和工具依赖症。在网络时代,特别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使用的博客、微博、微信、聊天工具,既是自己的“麦克风”,也是居心叵测者的“窃听器”。人们广泛使用的汽车、电视、电脑、手机、导航仪、监视器、播放器、数码照相机等等工具既是工作生活中的利器,也是被控制被监视器具。监控设备在发挥既定效用的同时,使大家无形中,或不知不觉中陷入“囚徒困境”,像囚徒一样活着。在当下,都市隐者想自在无碍地活着,仅仅闭门闭口闭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及时关闭电视、电脑、手机,不要成为“电脑控”、“手机控”、“网络控”;节制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和自媒体,避免“电幕生活”。
最后是个“谦”字。隐与不隐,永远是相对的。半隐半显、时隐时现,当隐则隐,应显则显,这才是中隐于市的最佳状态。在都市市场经济生活和个人私生活之外,更多的生活圈属于关系网生态链,属于山头门户圈子生活。在关系网、山头、门户和圈子生活中,无数恩怨是非,不过权、钱、色、名四块“臭肉”所诱发,万般爱恨情仇,无非争权夺利、追名逐利、争风吃醋等三类烂事。在半隐半显、时隐时现的都市生活中,如果保持谦虚、谦恭、谦卑、谦让、谦退的姿态,避免被过度关注,谢绝被过分追捧,拒绝被贴标签,淹没人潮人不知,和光同尘无纷扰,虽显亦是隐者。
无论哪朝哪代,真正的隐士是仙踪不定,首尾难见,只闻其名,略知其事,而不见其人的。在隐居生活中,“三十六计走为上”,流浪才是最好的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