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九龟山
九龟山位于我的家乡重庆大足,其山势走向名如其形,九块貌若乌龟的巨石分卧在山林里。记忆中,它更像碧海绿波中的一枚枚珠贝,深藏于龙石镇万福村的怀抱;它也如一首诗,淋漓尽致地抒发着红豆杉和楠木林的华彩和风情。还是去年暮春时节,我和朋友们相约来到九龟山。
上山的路蜿蜒曲折。所谓山,实质为高不过200余米海拔的山丘,远比不过华山的巍峨和泰山的雄壮。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也无仙人,却在山前碰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农,阳光下眯缝着双眼,跷脚坐在自家楼房的廊檐下,抽着水烟袋,瞅着院坝中洗澡盆里相互嬉戏打闹的两顽童,招呼着在屋前采摘桑果的游人。一畦畦碧绿的桑树在视野里汪汪地快要滴出油油的色泽,和着麦风吹过的音符,激荡着我们久居城市放归山野的心灵。还等什么呢?呼啦一下,我们全部跳进桑林中,欢呼着采果,大颗地吃,自顾自享受着自然的恩泽和老农的馈赠。
越过桑树林,顺着宽阔的公路前行,在半山腰间古树参天的绿荫里,竟然瞥见一座红墙绿瓦的寺院。走进庙宇,转过回廊,驻足细看,才知原来这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寺庙——青山院。据该院正殿正梁记载,青山院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又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重新修缮。全院为石木结构,占地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上下两殿,左右横堂,共六道重房,两端为转角吊楼。院内有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送子观音、地藏菩萨、白鹤仙师和孔夫子等石刻造像100余尊,院墙上有水涌青山院壁画。
殿中置放的一块匾额吸引了我的眼眸,上书“祥云广被”四个大字。青山院的虔诚守护者——杨兴涛老人,热诚地为我们讲述着青山院的历史和传说。原来这是乾隆十九年进士、嘉庆皇帝老师、大足人刘天成亲笔题写的。
据说刘天成到青山院读书时,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英俊少年,一日帮一少女过河,事后其作诗赞曰:“少女临江隔岸愁,书生权作渡人舟。她将花手攀素手,我把龙头抵凤头。三寸金莲浮水面,一江春色涨江流。轻轻涉过芙蓉岸,默默无言各自羞”。谁知一年后刘天成新婚,花烛之夜掀开新娘盖头,双目相视,皆大吃一惊,原来这新娘就是他背过河的少女!自此后,在九龟山方圆数百里的青山绿水间,也有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在流淌。
杨老先生还给我们说起了九龟山的来历:在很久以前,青山院的老和尚梦中遇见一位年迈的母亲,跪地央求他收留自己的九个儿子。“我有事情要忙着赶路,而且已经老了,没法继续照顾我的九个儿子,我想让他们在你的庙后山上长住下,希望你能多多照顾他们。”看着白发幡然的老妪,和尚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关切地问道:“那你的九个儿子都叫什么名字呢?”“你就按照他们住的位置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取名吧。”翌日,老和尚到后山一看,发现九块巨石宛如乌龟横卧山巅,只是不见老妪踪影,方才醒悟自己遇见了仙人。许是仙人也慕这样的人间美景?当她在其中的一块巨石上留下脚窝印迹时,心情该有多么的不舍和惆怅。老和尚依循仙人旨意,依次为龟石取名,并把留有脚窝(后人称为天星窝)的巨石取名神龟。
出得庙宇,步过青草丛生的石径,攀上一个高地,放眼四望,周围古树蓊郁,中有巨石匍匐。九块形似乌龟的巨石分卧山巅,分别镌刻着“神龟、灵龟、火龟、水龟、山龟、筮龟、文龟、宝龟、笙龟”等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见。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神龟巨石,果然发现积水。目测传说中的“天星窝”,深约50—60厘米,直径约60厘米,当地百姓盛传此石窝久旱不会枯,曾有人专门把水舀干,结果第二天又溢满了水!
神龟石上,居然蓬蓬勃勃地生长着许多野刺梨和三叶果,红亮而圆润的野果子垂挂在悬崖边,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光泽,引诱着我冒着危险不断采摘,不停咀嚼,不住感叹!
九龟山的美不止有动人的传说,它的精气神更应该是由那屹立山间数百年的红豆杉、楠木林以及黄葛树所诠释和升华的。山中至今生长着大量国家二三级保护树木。神龟旁边树龄300年以上的黄葛树,须由四人合围,树干高约六、七米,树冠散开宽约十余米。苍劲的根,遒劲的枝,摄人心魄。古时被喻为鸳鸯树的楠木也独独情钟此山。据说九龟山上原有6对楠木,2003年7月,其中一对楠木的一棵被雷击后慢慢死去,而另一株未被雷击的楠木,竟于2007年随之而亡。树的爱情故事尚且如此催人泪下,我就想何况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呢?至今在山上的5对楠木,树龄都在200年以上,仍旧演绎着比翼连枝的爱之恋传奇。
伫立九龟山之巅,放眼四望碧绿的山野,歌者引吭,其乐也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