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四月天
七月,读林徽因。
世间再也没有如她般清丽聪慧的女子。仿佛一缕沁凉的薄荷香,微甜婉转。
她是人间的精灵,不仅有绝世倾城的美貌,更有绝世倾城的才华。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当时显赫一时的学者林长民,她是父亲的掌上明珠,自幼饱读诗书、知书达理。
老照片上的她,两条小辫,星星般清亮的双眸,小小的虎牙泛着细瓷般的光。她微微笑着,左颊上的笑靥仿佛停留在春天。
她是美丽与智慧的代名词。十六岁时,她牵着父亲的手,开始了欧洲之行,她站在罗马广场,娇憨地伸出双手与鸽子嬉戏,少女的明快与生动在这一刻尽情绽放;十六岁时,在剑桥,瑰丽的晚霞燃烧康河,清清河水拍打河岸,她的恬静安然、美丽才情,让一个二十四岁的诗人为之倾倒,并爱慕一生。
时光轻轻的来,悄悄的走。一个世纪走过,那一年的康桥,可还记得林徽因和那个叫徐志摩的男子?
他和她,认识了多少年,就互相惦念了多少年。虽然出现了陆小曼和梁思成,但是,他们之间一直有一座桥,在心里隐秘如花,不是情欲翻涌的爱恨纠缠,只是一种生命深处的懂得与担当,如骨子里的一团火,要多浓烈,就有多浓烈。
相识后的岁月,他们共同创办新月社、编辑出版新派诗集、一起接待印度诗哲泰戈尔、同台演出抒情诗剧《齐德拉》。
两人感情日益深厚,只是面对志摩狂热的追求,理智的徽因果断地选择了拒绝。不是不爱,爱浓烈如火,只是不能爱,他是有家室的男人、是两岁孩子的父亲。那份爱,太沉重,不能担当。
她选择了默默离开,与父亲提前回国,与志摩不辞而别。
心碎的志摩写给她那首着名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是志摩对徽因感情的最好表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忘掉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1927年徽因与志同道合的梁思成结婚。她亲手设计了具有东方神韵的婚礼服,长长的流苏轻垂发际,烘托着她玉瓷般光洁的脸,清亮的眸子,温柔地注视前方,这种娴雅美丽让人过目不忘。
这是一位奇女子,柔弱的身躯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她热爱诗歌创作,她的作品充溢灵秀又饱含风骨;她尝试小说创作,作品显现学者作家的理性睿智;她把冰冷的建筑学,注入诗人的热情,使它兼有了艺术的光彩;她的学术报告少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更像一篇篇优美的散文;抗战八年,她和家人一起避居西南后方,她是林长民的女儿、梁启超的儿媳,却在昆明街头提了瓶子打油买醋;由于当时条件恶劣,她又备受疾病困扰,当两位外国挚友劝她到国外静养时,她却平静地说:“这是我的祖国,我要和她同甘共苦……”
动荡而艰难的岁月,她什么都可以放下。唯有心里,依然没有放下他。
她以最光明正大的形式邀请他来听她的讲座,志摩答应了,也为她做了生命中最后一次飞翔。这绵绵十年,志摩心中的爱火一直未能停息,当徽因一声唤,虽然他不知道风往哪一个方向吹,哪怕他预知这趟飞机要出事,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飞行,他答应了她,他还是要赶来的。
她无限悲痛,志摩是为她赶回来的。得知他再也来不了时,徽因痛哭失声。对志摩的爱与悔、遗憾与痛苦如决堤水般汹涌。
黑衣素裹下的徽因纤细苍白,她蹲在火盆边把藤枝烤弯,绕成一个花圈的骨架,遥远的天际仿佛传来志摩的声声唤——“徽徽,徽徽……”唤得她的心千回百转。她在花环上插着花,一朵一朵,含苞未开的白玫瑰,象征着真与纯,象征着他与她,一段未绽放的情感。然而,愈是含苞,愈是最美。在一辈子的光阴里,她一直是他心口的朱砂痣,而他,一直是她心底的绕指柔!
1955年,这位传奇女子,在与病魔抗争十余年后,走完了她短暂而绚丽的一生,永远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是那首美丽的诗: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
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
你是,柔嫩的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
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