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参禅
参加工作时,堂而皇之地当了一名秘书。于是,有了读书的便利条件,整天便与文字打起交道。自己喜读那些让人感到一种从自然生命和苦难生活中升起的清澈书册,阅读的时候眼中看到的是漫山遍野青绿的大地,耳边听到的是幽幽河边婉转的夜莺啼鸣。
唐高宗总章年间,一位官员监督运输,路遇大风,虽经百般努力仍然损失了一批粮食。当时负责百官考核工作的吏部尚书卢承庆对他作了这样的评定:“监运而损失粮食,考绩为中下等。”这位运粮官容色自若,没申辩一句就退下去了。卢承庆被他的宽宏和坦荡所感染,将评语改为“碰上大风,失粮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考绩得中等。”运粮官看了,既不喜形于色,也没有羞愧之词。卢承庆十分欣赏,旋即把评语改批为“中上”。有着阳光一般心态的人,派生出来的文字能让人闻到阳光的芳香。躲在阴暗处摆弄文字的人,派生出的文字能让人嗅出一股霉臭的味道。有人功底深厚,视文字在手心如高级玩具,想怎么捣鼓就怎么捣鼓,制造出五花八门的玩意,只让人看到阳光照射的敞亮,感受不到季节霉变的阴雨,这是一种特别的伪装,可以换取很多人的欣赏目光。
我习文字多年,原本职业使然,后来大多为了打发业余时间,寻找一点乐趣而已。文字改变着我,我也改变着文字。每当遇上一些社区、论坛邀约自己写点文字助兴,本人大都有求必应。由于此类“篇什”随性而为,而且不算正式发表,无非就是敲敲边鼓,凑凑热闹,并未当真。于是,有的赢得几片掌声,有的也曾遭遇辱骂。自此,本人基本懒得上网。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感受到了一丝“参禅”的意味,大概是要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以其自省、自觉、自律的精神培养忘我、无我、舍我的情操,并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人格。文字参禅始终是一种领悟,其间山山水水的往复,大约便是弃离俗世之前必经的苦难。而被佛称之为万丈红尘的地方,始终却有一种美艳的光彩,摇弋在凡夫俗子之间,让人又爱又恨,且悲且喜。
一位高僧曾在山水之间参禅,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过了十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过二十年,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有一首禅诗道破了“参禅”的效用:“开悟之前,砍柴挑水;开悟之后,挑水砍柴”。——诚然,文字的“参禅”既不能让我们获得物质的利益或感官的享受,也无助于物质生活的直接改善,但是文字的“参禅”能够改变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但是这种“参禅”,需要获得一种宁静,安详,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