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
一天,我参加了一场公务员招考面试。考场设在一所小学里,第一次身临这个神秘的地方,心里不免有点兴奋,我一字不漏地听着考生的作答。
考场上,考生一个个思维敏捷,在短短的十五分钟内,从看到题目到回答问题,竟没一个超时的。我暗暗叹服,也心生感慨,如今的考场,考的不仅仅是考生,还有考官。
十几个考下来,千篇一律,我有点审美疲劳了。低矮课椅硬梆梆的,我屁股发疼,神情也没了先前的专注。再看看身边的其他考官,也好不了多少,有的还不时揉揉腰。
总算是熬到最后一个了。进来的考生黑黑瘦瘦,但动作很利落,特别是眼睛,很亮。
他看题后思索了不到一分钟,没打草稿,直接答题。前两道题,他答得很流利,虽然没有新的观点,但还算全面。我一看时间,正好用去五分钟,看来可以提前收工了。
第三道题目也是一道案例分析题,讲的是一个南京男孩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字,要求考生谈谈感想。
他谈起了自己的感受: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中遗留下来的产物,在一个三千多年的文物上留下的那几个字,将成为“不朽”的污点……当然,他的回答也跟先前的考生差不多。
随即,他话锋一转: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这里做起。
这里?我向旁边一看,边上的考官也向我投来疑惑的眼神。
对,课堂,小学课堂,甚至是幼儿园!先教育好我们身边的“王健”们!
一名考官脸憋得通红,问:为什么?考生用手一指,说:请大家看看背后。
我背过头去。身后,一张倒放的课桌上,歪歪扭扭写着“王健到此一游”几个字。
面试结束后,刚才跟考生提问的那位考官拿着一块布,蘸了水,想把那几个字擦掉,却怎么也擦不去。
面试成绩发布了,果然,最后一位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考官的肯定,得了我们这个试场的最高分。
我问一位相熟的考官:那位擦字的考官是谁?
他说:那人是新上任的教育局局长,很巧,也叫王健。